虞世南是智永的高足,可這位高足,竟帶出來一位“皇帝弟子”,你說厲害不厲害?這位皇帝又是誰呢?他就是酷愛書法、將《蘭亭序》帶到昭陵的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為何要拜虞世南為師?虞世南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呢?小編一一為你道來。
虞世南,浙江人。浙江是個盛產(chǎn)文人的地方,虞世南就出生于此。
歷史上的文人,不乏具備“三絕”人才。而虞世南,則享有“書兼五絕”之聲譽!是哪“五絕”呢?即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辭和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到底怎么樣?咱們先一睹為快!
初唐書法四大家,指的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們四人也是初唐楷書四大家。虞世南的楷書,僅次于歐陽詢,而在溫潤上,歐陽詢又弱于虞世南。
人們評價虞世南的楷書是“珠圓玉潤,柔中帶剛”這恰恰符合虞世南的性格特點。虞世南的性格,看上去一介柔弱書生,實則內(nèi)在剛強,因此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無比賞識。
虞世南書寫了一個著名的碑帖,名字叫做《孔子廟堂碑》。這個碑帖,代表著虞世南楷書的最高水平。此碑書法圓勁秀麗,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的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的杰作。
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稱贊此碑時,做了如此的描述:“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哪夠得?”
負(fù)有盛名的虞世南,唐太宗早有所聞,于是就拜虞世南為師,經(jīng)常請教虞世南書法的問題。不得不說,這是一位開明的君主。
唐太宗有一次在練字時,遇到了一個“戩”字不會寫。這個字,難就難在戈鉤。太宗怎么寫也寫不好,于是就找到了虞世南。
虞世南用四個字概括了戈鉤的書寫要領(lǐng):“為戈必潤”,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不可僵硬和呆板,要剛?cè)岵?jì),方得中和。于是,為唐太宗補上了右旁的戈字。
當(dāng)唐太宗把這個字“戩”字給他的愛卿魏征觀看時,魏征贊嘆道:“皇上的戈字寫得太好了,像極了虞世南的筆法”,這下,唐太宗居更加敬佩虞世南了!
虞世南的書法,能得到皇上的賞識,一來是他的福氣,重要的一點,虞世南的“臺下功”,是做足了功課的!
幾乎每一位書法家,都有一個個勤學(xué)苦練的動人故事。
話說虞世南在少年時,跟從智永和尚練書法。白天實操,睡覺時也不閑著,以指代筆,在自己的肚皮和被單上反復(fù)劃來劃去,天長日久,被單被他畫破了。這不正體現(xiàn)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嗎?
常言道:“越優(yōu)秀的人越勤奮!”
虞世南盡管享有“書兼五絕”的聲譽,又得到了皇上的賞識和寵愛,并且記憶力超人,完全有資本 “躺平”一下 !可他沒有這樣做,依然筆耕不輟,每日書寫數(shù)千字,這些努力,又為他贏得了不少贊譽。
這一次,唐太宗又找到了虞世南,讓其書寫一個屏風(fēng),內(nèi)容是《烈女傳》,虞世南沒有查看原文,竟全憑自己的記憶力,把 《烈女傳》 默寫了下來。此次表現(xiàn),又讓唐太宗對其高看了一眼。
“天才處于勤奮”!這句格言,永遠(yuǎn)是激勵每個人不懈努力的座右銘!虞世南正是這句格言的實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