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鏈接】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P132~138)。
【作者簡介】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著名小說家。
【作品介紹】小說圍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的主線,寫了許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前七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紹唐僧,交代西天取經這一中心事件的由來;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說故事的主體,講述唐僧師徒歷經重重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小說高度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寄托了作者關于社會與人生的理想。
【內容導圖】
專題探究
專題一 取經故事會
經典情節(jié) |
故事梗概 |
大鬧天宮 (第三至七回) |
龍宮借寶→強銷生死簿→受封弼馬溫→大鬧蟠桃會→偷吃九轉金丹→打翻煉丹爐→受困五行山 |
四圣試禪心 (第二十三回) |
黎山老母和觀音、普賢、文殊變成一母三女→以招婿試探師徒四人禪心→八戒欲結親→試穿珍珠衫→被綁在樹林里一夜→第二天被悟空等人救下 |
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 |
投宿五莊觀→偷食人參果→怒推果樹→師徒受困→觀音救活果樹→悟空與鎮(zhèn)元子結拜 |
三打白骨精 (第二十七回) |
妖精欲抓唐僧→一變女子,化風逃走→二變老婦,化原神逃走→三變老頭,現出原形→孫悟空被逐 |
收服黃袍怪 (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 |
唐僧遇險→公主施救→往寶象國送信→營救公主→陷害唐僧→八戒義激悟空(謊稱妖精咒罵悟空)→唐僧得救 |
車遲國斗法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 |
車遲國敬道滅僧→三清觀戲耍妖道→僧道斗法(賭勝求雨、高臺坐禪、隔板猜枚、利刃砍頭、剖腹剜心、油鍋洗澡)→妖道敗亡→國王醒悟 |
真假美猴王 (第五十七、五十八回) |
悟空殺盜被逐→假悟空趁機作亂(打傷唐僧,搶走行李和通關文牒)→沙僧求助觀音→難辨真假猴王→如來指點迷津→假悟空被打死 |
三調芭蕉扇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
火焰山遇阻→一調芭蕉扇→二調芭蕉扇→三調芭蕉扇→扇滅火焰山 |
專題二 話說唐僧師徒
1. 孫悟空
稱謂 變化 |
石猴(出生時)→美猴王(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遂稱“美猴王”)→孫悟空(學藝時菩提祖師所取)→弼馬溫(天界所封官職)→齊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認)→孫行者(唐僧所取)→斗戰(zhàn)勝佛(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本領高強、桀驁不馴、敢于反抗壓迫。例如:大鬧天宮。 ②不怕困難、無所畏懼。例如:三調芭蕉扇、計盜紫金鈴。 ③敢作敢當。例如:大鬧五莊觀。 ④聰明機智(有高超的斗爭藝術)。例如:a.三打白骨精。b.真假美猴王。c.三調芭蕉扇。 ⑤愛憎分明、正直無私。例如:三打白骨精。 ⑥疾惡如仇、行俠仗義。例如:a.在比丘國救了一千多個小孩兒。b.在青龍山降伏犀牛怪,百姓不用再進貢酥合香油。c.在鳳仙郡為百姓解決旱災。 |
反面評價:喜歡“戴高帽”(如“義激美猴王”)、好勝心強(如“大鬧黑風山”)、喜歡搞惡作劇(如“車遲國斗法”)、濫殺無辜(如第五十六回,師徒四人在途中碰上了強盜打劫,悟空打殺了兩個強盜)。 |
2. 唐僧
稱謂 變化 |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歲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賜法號)→旃檀功德佛(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如“四圣試禪心”)、勇往直前、慈悲善良。 反面評價:易信讒言、好壞不分(如“三打白骨精”)、有時有些迂腐(如“偷吃人參果”)。 |
3. 豬八戒
稱謂 變化 |
天蓬元帥(在天宮掌管天河兵馬)→豬剛鬣(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豬悟能(觀音點化后所賜法號)→豬八戒(為讓其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名“八戒”)→凈壇使者(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善良憨厚、聰明機智。例如:義激美猴王。 ②知錯就改。例如:在高老莊將高小姐鎖在后院,但在得知唐僧是他等候的取經人后便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保護其往西天取經。 ③勇猛不屈,是孫悟空斬妖除魔不可缺少的幫手。例如:a.大戰(zhàn)流沙河。b.比丘國救嬰兒。 |
反面評價:①對取經事業(yè)缺乏堅定意志,遇到困難就要散伙回家。例如:得知師父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起來便要散伙,被白龍馬勸住。 ②喜歡搬弄是非。例如:三打白骨精。 ③貪戀女色。例如:a.高老莊招親。b.四圣試禪心。 ④貪吃貪睡,愛占小便宜。例如:在五莊觀,慫恿悟空偷人參果。 |
4. 沙僧
稱謂 變化 |
卷簾大將(在天庭時的官職)→沙悟凈(觀音點化后所賜法號)→沙僧(唐僧取名“沙和尚”,簡稱“沙僧”)→金身羅漢(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忠心不貳。例如:a.西行路上牽馬挑擔,從不說辛苦。b.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從不說放棄。 ②知錯能改,有向善之心。例如:大戰(zhàn)流沙河。 ③意志堅定。例如:四圣試禪心。 ④秉性善良。例如:八戒因貪色被菩薩綁了一夜,沙僧將其救下。 |
反面評價:逆來順受,不會反抗,缺乏主見。 |
5. 白龍馬
稱謂 變化 |
敖烈(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誤食唐僧坐騎,后被觀音菩薩點化,變作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佛祖冊封) |
性格 特點 |
正面評價:①任勞任怨,不辭勞苦。例如:一路上馱著唐僧去西天取經。 ②赤膽忠心,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 ③知錯能改。 |
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更多愛讀書的朋友。猴爸陪你讀書,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人都有好奇之心,當唐僧跟劉伯欽聽說有人喊:師父來也。忍不住下山去看看到底是誰在這里叫喊,走近一看,原來是個頭戴苔蘚耳生薜蘿滿身是灰的猴子。
經過詢問才得知,此猴乃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如今奉觀音命,在這里等候取經人,唐僧在得知是菩薩命悟空護自己去西天取經時,欣然接受。
自從沒有了隨從后,唐僧一個人還是挺孤單的,見菩薩給自己安排了徒弟很搞笑,可奈自己是凡夫俗子,不知如何搭救悟空。
經悟空指引,唐僧來到山上金字壓帖前救悟空,曾許諾見佛就拜的唐僧,見此帖馬上跪地叩拜。
揭下壓帖后,壓帖飄在空中說了幾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大圣刑期未滿,等到他取經結束后,方可抵押其罪行。這也為后文,為何悟空不希望這個團隊解散做鋪墊。
揭下壓帖后,唐僧隨劉伯欽走了數十里,悟空瞬間蹦了出來。
悟空還是挺有禮貌的,見到唐僧救了自己,出來后馬上跪地磕頭。
平時生活中,我們在得到他人的幫助后,雖不必說磕頭感謝行次大禮,但也應該說聲謝謝。
人干什么都不白干,悟空曾做過養(yǎng)馬的弼馬溫,當白馬見到悟空后,白馬都有些站不穩(wěn)了。
唐僧想到既然這猴子成為出家人,就該賜他個法號,可沒想到他的名字跟佛家還挺有緣(菩提祖師能不好嗎),礙于自己的面子受挫,最終又給他起了名叫:孫行者。
在告別了劉伯欽等人后,孫行者跟著師父啟程了。
過了兩屆山,是悟空第一次展現本領的時候,路遇一猛虎,悟空拿出如意棒,一下就把老虎打死,并用老虎皮做了件衣服。
唐僧見悟空一下就把老虎打死很是高興,心想自己能有這樣一個有本事的人護送自己,路上就不會再怕野獸了。
作為領導,誰都希望自己手下,能有一個能力強的員工,這樣自己的公司才會越做越大。
走著走著天就快黑了,兩人見前方有戶人家,便上前借宿。
房屋主人開門后見到一猴子,嚇得直喊:鬼來了,鬼來了。
唐僧見狀立馬上前解釋,當得知二人不是鬼怪后,才放二人進屋。
經過攀談知曉,原來是老熟人,老者小的時候在山中見過悟空。得知是老熟人,即命家人準備齋飯宴請?zhí)粕畮熗蕉恕?/span>
真沒看出來,本領強大的悟空手還挺巧的,他把白天打的虎皮,用針線縫成了衣服。
睡醒覺后,兩人又繼續(xù)上路。
行走多時,路上突然蹦出六個打劫的毛賊,嚇得唐僧從馬上掉下來,說不出話來。
也許大家都會覺得唐僧膽小,其實是他沒見過世面的緣故,他一直住在治安環(huán)境很好的地方,哪里見過這等場面。
人活著還是要多出去走走,見見世面,這樣對你的人生定會有很大幫助。
曾跟十萬天兵打成一團的悟空,見這小場面微微一笑并說道:這是給我們送盤纏來了。
在看過這六個毛賊的名字后,我猜測這也是他們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
這六個人的名字分別代表,喜、怒、愛、思、欲、憂。
悟空打死他們,也是讓他能進入佛門前,斬斷這六欲。
不知情的唐僧,見悟空殺了6個人,就開始嘟囔,說出家之人不殺生之類的話,哪里受過這等氣的悟空,無奈之下只好飛走去散散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氣,作為管理者,對下屬講話,一定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不然人家憑什么伺候你,畢竟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餓不死。
唐僧也有自己的小脾氣,見悟空走了,自己收拾行李獨自起身。在這里不得不說,唐僧還是年輕,沉不住氣。
沒走多遠,唐僧便遇到了一位老人,這個老人便是菩薩所變,菩薩送給了如來曾給他的三頂緊箍咒其中的一頂,并教會唐僧咒語。
教會唐僧后,菩薩便去尋找悟空,而此時的悟空本打算回花果山,可到了鄰居家龍王門前,就先去串了個門。
在仙界,我感覺龍王是等級最低的,不然也不會一有什么事,都拿龍王開刀(第九回斬龍王,還有小白龍不孝順就殺了它)。
龍王知道自己沒地位,經常任人宰割,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也如此。于是,在聽說悟空打算去取經時,開始勸說悟空,讓他奔個好前行。
悟空也是個經歷過事的人,在聽龍王的勸說后,連花果山都沒回直接就去找唐僧,此時恰巧碰上觀音。
這里不得不佩服悟空的能說會道,幾句話就解釋清楚,隨后來到唐僧面前。
吃過虧的唐僧知道,想要哄悟空戴上緊箍咒,還需說些好話。
于是,唐僧開始叫苦連天,說悟空自己跑出去吃喝,不管自己讓他餓肚子,進而讓悟空幫給自己拿吃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悟空見到包袱里有頂好看的帽子,想要占為己有,唐僧便送與悟空,沒想到悟空這一戴,緊箍咒就摘不下來了。
唐僧為了試驗觀音給的東西到底管不管用,便念起緊箍咒,悟空疼得直在地上打滾。
唐僧見狀馬上停止了念咒,結果悟空不疼了,就這樣反反復復,氣得悟空拿出金箍棒想要打唐僧。
唐僧見狀馬上又念了起來,悟空只好跪地求饒。經過了解得知,這緊箍咒是觀音所送。
人在沖動時,總是不理智的,為了摘下這緊箍咒,悟空打算去找觀音算賬。
唐僧一句話點醒悟空,這咒語是觀音所教,她一定也會念,悟空這才放棄了念頭。
講到此時,奠定了悟空不離不棄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
今日感悟:成了公司,想要人才不離不棄地跟隨著你,你得有一樣能讓他死心塌地跟隨著你的本領。
要么是愛,要么是夢想,要么是把柄,千萬不能是錢,錢是最不可靠的東西。
不知今天看完此文的你有何感受,歡迎在留言區(qū)留言跟我一起探討。
【作者簡介】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①明朝(朝代)著名小說家。
【內容概況】《西游記》是一部體現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古代章回體神魔小說。由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唐僧出世和取經事件的由來;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戰(zhàn)勝無數妖怪,歷經重重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三大部分組成。
【作品主題】全書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描繪了奇異的神魔世界。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和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表現了懲惡揚善的主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寄托了作者關于社會與人生的理想。
【藝術特色】①全書故事引人入勝;②善于塑造人物;③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描繪了奇異的神魔世界。
【主要人物及相關情節(jié)】
1.孫悟空
辨識 關鍵詞 |
外貌特征:毛臉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頭戴金箍、一身黃毛 武器:②如意金箍棒 技能:火眼金睛、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 相關地名:水簾洞、花果山、蟠桃園、五指山(五行山)、黑風山 |
生平經歷 |
悟空三次離師: |
相關故事 |
大鬧天宮→大鬧黑風山→大鬧五莊觀→三打白骨精→斗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智擒紅孩兒→車遲國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調芭蕉扇→計盜紫金鈴→假合真形擒玉兔 |
稱謂變化 |
石猴(出生時)→美猴王(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成為眾猴之王,遂稱“美猴王”)→孫悟空(學藝時菩提祖師所取)→弼馬溫(天界所封官職)→齊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認)→孫行者(唐僧所取)→④斗戰(zhàn)勝佛(佛祖冊封) |
經典情節(jié) |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在觀音院,悟空賣弄錦襕袈裟,引起金池長老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悟空借來辟火罩護住唐僧,施法助火燒了禪院。混亂中,袈裟被黑熊精竊走。悟空無奈之下,⑤請求觀音菩薩幫助,擒住黑熊精,最終找回袈裟。 |
(第二十四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大鬧五莊觀:唐僧師徒路經萬壽山五莊觀,豬八戒攛掇孫悟空去偷人參果,徒弟三人偷吃了觀里的人參果,⑥悟空(孫悟空)又推倒了人參果樹,師徒被扣留,兩番逃走都被抓回。悟空請來觀音菩薩醫(yī)活果樹。師徒繼續(xù)西行。 |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第一次變成⑦美貌農婦,被悟空一眼識破,掄棒就打,白骨精留下一具假尸首,脫身而去。八戒進讒言,唐僧要趕悟空離開,悟空討?zhàn)?。第二次,白骨精變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尋女,又被悟空識破打死。八戒又進讒言,唐僧再逐悟空。第三次,⑧白骨精變成老公公,尋找妻女,再被悟空識破一棍打死,妖怪現出白骨夫人原形。唐僧受八戒挑撥,認為悟空濫殺無辜,逐走悟空。 |
|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斗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唐僧師徒一路西行來到了平頂山地界。悟空派八戒去打探消息。銀角大王巡山,遇到了豬八戒,雙方大戰(zhàn)二十多個回合仍不分勝負,后眾小妖一擁而上,八戒寡不敵眾,敗逃中被藤蘿絆倒,被捉進洞去。后銀角大王變?yōu)槭軅睦系缹⑻粕?、沙僧及白龍馬抓回洞府。孫悟空通過變化,騙得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三件寶貝,但因不會使用反被吸進紫金紅葫蘆。孫悟空謊稱被化成了膿水,趁機逃脫,后又化作小妖再次偷得葫蘆,把銀角大王吸進葫蘆。和金角大王打斗時,孫悟空用一根毫毛變作假身,真身到洞里偷得玉凈瓶,把金角大王吸進玉凈瓶。 |
|
經典情節(jié) |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智擒紅孩兒:紅孩兒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攝走,并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悟空請來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⑨善財童子。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圣滅諸邪):車遲國斗法:車遲國國王命唐僧師徒與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賭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壇作法,被悟空使計,無雨降下。唐僧登壇,悟空暗中施法,風雷大作,暴雨傾盆。又賭高臺坐禪、猜柜中之物、利刃砍頭、剖腹剜心、油鍋洗澡等,悟空使計,三大仙皆輸。 |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zhàn)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唐僧師徒四人被火焰山所阻,悟空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⑩鐵扇公主(羅剎女)借芭蕉扇。(一調)鐵扇公主因?紅孩兒被降伏,惱恨地扇走了悟空;后來悟空變成蟲子隨茶水進入公主肚子里,迫使公主答應借扇,拿到的卻是假扇,火越扇越大。(二調)于是悟空又心生一計,變成牛魔王的樣子,騙取真扇,卻又被牛魔王變成的八戒騙了回去。(三調)悟空請來托塔天王和天兵天將,降伏牛魔王,終于借到芭蕉扇,熄了火焰山的火,過了火焰山。 |
|
招安情節(jié) 概述 |
第一次招安: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花果山中七十二洞妖王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東海龍王討得“如意金箍棒”。隨后,他又在幽冥界強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冥王表奏玉帝,請旨收伏妖猴。太白金星建議招安,玉帝便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Y局:被授弼馬溫,得知官小怒回花果山。 第二次招安: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在天宮,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在得知此官為小官后,怒回花果山,自封“齊天大圣”。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率兵擒拿悟空但被悟空打敗。太白金星再次招安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圣府,讓悟空居住。 結局:被封齊天大圣,奉命管理蟠桃園,得知未被邀請參加“蟠桃盛會”,再回花果山。 |
正面評價 |
①桀驁不馴、敢于反抗壓迫。如:大鬧天宮。 ②不怕困難、無所畏懼、不輕易放棄。如:三調芭蕉扇、計盜紫金鈴。 ③敢作敢當。如:大鬧五莊觀。 ④聰明機智(有高超的斗爭藝術):a.善于透過讓人迷惑的假象認清妖怪的本來面目(“三打白骨精” 集中體現)。b.總是除惡務盡,從不心慈手軟(“真假美猴王”集中體現)。c.斗爭中注重了解敵情,根據不同的斗爭對象,變換不同的策略和戰(zhàn)術(如:“三調芭蕉扇”和“車遲國斗法”)。 ⑤愛憎分明、正直無私、忠誠不貳。如:三打白骨精。 ⑥嫉惡如仇、行俠仗義。如:a.在比丘國救了一千多個小孩兒。b.在青龍山降伏犀牛怪,百姓不用再進貢酥合香油。c.在鳳仙郡為百姓解決旱災。 |
反面 評價 |
①喜歡“戴高帽”。如:唐僧落入黃袍怪之手,八戒為勸悟空重出花果山救唐僧,轉述小白龍的話,夸悟空是有仁有義的君子,不計前嫌。悟空詢問為何不提自己的名號,八戒趁機謊稱妖精咒罵悟空,激怒了他,悟空這才重出花果山。 ②好勝心強、喜歡搞惡作劇。如:車遲國斗法。 ③濫殺無辜。如:第五十六回中師徒四人在西去途中碰上了強盜打劫,強盜將唐僧吊在樹上。為救師父,悟空打殺了兩個強盜,之后又將剩余的一伙人打得傷的傷,死的死。 ④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沖動冒失。如:偷吃人參果一節(jié),悟空被誤解多吃了一個人參果,不能忍受道童的斥罵,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參果樹。 ⑤粗心大意。如:斗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節(jié),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應,就會被收進葫蘆,但仍然心存僥幸,以為不是真名就沒事,結果被裝進去了。 |
2.豬八戒
辨識 關鍵詞 |
相貌特征:豬頭人身、獠牙、長鼻大耳、身粗肚大 技能:三十六般變化、騰云駕霧 武器:九齒釘耙 相關地名:高老莊、云棧洞、濯垢泉 |
生平經歷 |
原來是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下天界,到人間投胎,卻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三十六般變化,能騰云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耙。在唐僧取經路過云棧洞(高老莊)時被收伏,從此改歸正道,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后被封為凈壇使者。 |
相關故事 |
高老莊招親→大戰(zhàn)流沙河→四圣試禪心→義激美猴王→助力敗魔王 |
稱謂變化 |
天蓬元帥(在天宮掌管天河兵馬)→豬剛鬣(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豬悟能(菩薩給其摩頂受戒后起的法名)→豬八戒(為讓其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凈壇使者(佛祖冊封) |
經典情節(jié) |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義激美猴王: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黃袍怪之手,八戒向悟空求助,悟空不愿幫忙。八戒用?激將法,謊稱妖精咒罵悟空,激怒了他,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啟示:凡事要講究策略,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
正面評價 |
①善良憨厚、聰明機智。如:義激美猴王。 ②知錯就改。如:在高老莊將高小姐鎖在后院,但在得知唐僧是他等候的取經人后便做了唐僧二徒弟,保其西天取經。 ③戰(zhàn)斗勇猛,對敵斗爭從不屈服,是孫悟空降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幫手。如:a.大戰(zhàn)流沙河。 b.黃風大王手下的虎先鋒攝走唐僧后又出洞與悟空打斗,招架不住要逃走時被八戒一耙打死。 |
反面評價 |
①對取經事業(yè)缺乏堅定意志,遇到困難就要散伙回家。如:a.八戒與沙僧被黃袍怪打敗,沙僧被抓,八戒回來后得知師父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了起來便要散伙,被白龍馬勸住。b.得知老鼠精要與師父成親便要散伙。c.六耳獼猴假冒悟空打暈唐僧,八戒誤會唐僧已死,提出散伙。 ②喜歡搬弄是非。如: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為打死的是凡人。悟空辯解后唐僧將信將疑,八戒進讒言,最后導致唐僧將悟空趕走。 ③貪戀女色。如:a.在高老莊,強占高小姐。b.四圣試禪心。 ④貪吃貪睡、愛占小便宜。如:a.在五莊觀,見童子吃人參果就慫恿悟空去偷。b.在陳家莊因為吃得多被仆人取笑。c.在寇員外家吃齋,七八個仆人都忙不過來。d.去化齋、巡山,他總是偷懶睡覺。e.大戰(zhàn)黃袍怪時,他扔下沙僧,謊稱出恭,鉆進草叢睡覺。 |
解析:經典名著必讀書目之一,要對《西游記》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都比較熟悉,注意里面一些比較重要的細節(jié)。
3.唐僧
1.下面是《西游記》相關內容的敘述,按要求填空。(3分)【2019常州期末】【例題精講】
辨識 關鍵詞 |
相貌特征:相貌軒昂、豐姿英偉 法器:九環(huán)錫杖 寶物:錦襕袈裟 相關地名:東土大唐 |
生平經歷 |
先交代唐僧取經的緣由,然后西行取經。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初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陪同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
相關故事 |
四圣試禪心→尸魔三戲唐長老→鬼王夜謁唐三藏→女兒國遇難→玄英洞唐僧供狀→唐長老不貪富貴 |
稱謂變化 |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歲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賜法號)→旃檀功德佛(佛祖冊封) |
經典情節(jié)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黎山老母和觀音、普賢、文殊三位菩薩變成一母三女,試探唐僧師徒取經的決心。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有豬八戒迷戀女色,撞得嘴腫頭青,最后被繃在樹上。 |
唐僧收徒全過程情節(jié)概述 |
大徒弟孫悟空:(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在兩界山(五行山),玄奘揭下如來佛祖貼在山上的金字壓帖,解救了孫悟空,悟空拜玄奘為師。師徒在途中遇到六個強盜,悟空將他們打死,玄奘責怪悟空,悟空負氣離開。觀音菩薩變作老母將緊箍咒授予玄奘。悟空聽從龍王勸告回到玄奘身邊,戴上緊箍咒,保護玄奘取經。 前情提要: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經觀音菩薩勸化,皈依佛法,等待取經人。 |
唐僧收徒全過程情節(jié)概述 |
坐騎白龍馬:(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悟空師徒二人行至蛇盤山鷹愁澗,一條龍躥出水來將白馬吞入肚中。玄奘由菩薩派來的神仙保護,悟空獨自與小龍打斗,小龍不敵躲藏了起來。后觀音菩薩前來收服小白龍,并將其變作白馬,馱負玄奘西去取經。 前情提要:小白龍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其父告他忤逆,被天庭判了死罪,觀音菩薩救下他,讓他在鷹愁澗等待唐僧到來。 |
二徒弟豬八戒:(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悟空與玄奘來到高老莊,得知高太公的女兒高翠蘭被妖怪強占。悟空救出被困在后院的高翠蘭,自己變作高翠蘭與妖怪周旋,套出了妖怪乃是云棧洞豬剛鬣。悟空現出真身,豬剛鬣慌忙逃走。悟空與豬剛鬣在福陵山激戰(zhàn),豬剛鬣敗退云棧洞。悟空到云棧洞叫陣,偶然提起取經一事,豬剛鬣告知自己受菩薩點化等候取經之人。悟空捆了他帶到玄奘面前,玄奘收他為徒,起別名八戒。師徒三人在浮屠山遇到烏巢禪師,玄奘得授《多心經》。 前情提要:豬八戒原為天宮天蓬元帥,掌管天河,因蟠桃會上醉酒闖入廣寒宮調戲嫦娥仙子,被貶下凡間,后被觀音菩薩勸化,在云棧洞等候取經人。 |
|
三徒弟沙和尚:(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流沙河中的妖怪躥出水面欲劫唐僧,被悟空攔住,鉆回水中。八戒與之在水中大戰(zhàn)三次,不分勝負。悟空前往菩薩處求助,菩薩派惠岸行者(木叉)同悟空前去收伏妖怪。唐僧得知因果后收妖怪為徒,起名沙和尚。沙和尚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前情提要:沙和尚本是天宮卷簾大將,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遭貶流沙河,忘形作怪,被觀音菩薩勸化,保護師父西天取經。 |
|
正面評價 |
①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如:拒絕了女兒國國王提出的親事,四圣試禪心、遇到老鼠精時都不為所動;陳家莊、鳳仙郡、寇員外的宴酬和齋贈都沒有使他停下西行的腳步。 ②慈悲善良。如:a.把自己的白布小衣給孫悟空穿,挑燈為孫悟空縫制虎皮裙。b.在烏雞國寶林寺遇國王的鬼魂后讓悟空、八戒前去搭救。c.在鳳仙郡讓悟空幫忙求雨。 |
反面評價 |
①易信讒言、好壞不分。如:三打白骨精。 ②迂腐。如:在萬壽山五莊觀不敢吃人參果。 ③膽小怕事。如:a.在蛇盤山,白馬被小白龍吞下,他痛哭流涕,不知所措。b.寶林寺住持不讓師徒幾人住宿,唐僧忍著眼淚走出來。 |
4.沙僧
辨識關鍵詞 |
相貌特征:紅焰發(fā)、不黑不青藍靛臉、脖戴九個骷髏 武器:降妖寶杖 相關地名:流沙河 |
生平經歷 |
原是天庭的卷簾大將,失手打碎玻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吃人為生。后在流沙河被唐僧收為徒弟。后與師父、師兄孫悟空、豬八戒及白龍馬一起去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后,功德圓滿,被封為金身羅漢。 |
相關故事 |
打碎玻璃盞→?大戰(zhàn)流沙河→真沙僧怒打假悟凈→小雷音寺遇難 |
稱謂變化 |
卷簾大將(在天庭時的官職)→沙悟凈(觀音點化后所賜法號)→沙僧(下凡后因為在流沙河為妖,以河為姓,所以姓“沙”。后來唐僧見他落發(fā)后的模樣頗有和尚之風,因此給他取了別名“沙和尚”,簡稱“沙僧”)→金身羅漢(佛祖冊封) |
正面評價 |
①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忠心不二。②知錯能改,有向善之心。③意志堅定。④秉性善良。⑤機智。 |
反面評價 |
?逆來順受,不會反抗。西行路上唐僧和師兄不論讓他干什么,他都服從。取得正果后,被封為金身羅漢。八戒對自己的受封表達了不滿,但沙僧只是默默領受。 |
5.白龍馬
生平經歷 |
原為西海龍王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被觀音所救。觀音讓他在鷹愁澗等候取經人,后遇唐僧,吃了其白馬,被觀音度化做了唐僧的腳力。 |
稱謂變化 |
敖烈(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后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變化成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佛祖冊封) |
正面評價 |
①任勞任怨,不辭勞苦。②赤膽忠心,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③知錯能改。 |
唐僧揭下五行山上的“壓貼兒”,孫悟空出來后,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唐僧拜了四拜。唐僧本想給他起個法名,孫悟空說自己已經有了法名悟空,這個名字也正合唐僧的心意。
因孫悟空看起來像個小頭陀,唐僧就又給他起個別名叫行者,因此又名孫行者。
02.白龍馬見唐僧。
白龍馬見唐僧的時候,是個馬的模樣。原著寫道:孫悟空揪著那龍馬的頂鬃來見三藏,道:“師父,馬有了也?!比匾灰?,大喜道:“徒弟,這馬怎么比以前肥盛了些?在何處尋找的?孫悟空就告訴他說這是白龍變成的馬,然后唐僧跨馬前行。
自始至終,小白龍都沒有出聲,變成馬后也沒有叫一聲,也就是說見了唐僧全程無語。
03.豬八戒見唐僧。
孫悟空揪著豬八戒的耳朵,把他揪到唐僧面前,他雙膝跪下,背著手,對唐僧叩頭。
唐僧又想給豬八戒起名,八戒說,菩薩已經給起了個法名,叫豬悟能。唐僧無奈,只得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因此又叫豬八戒。
04.沙和尚見唐僧。
那悟凈才收了寶杖,整一整黃錦直裰,跳上岸來,對唐僧跪下。然后說了自己被菩薩教化,法名叫沙悟凈。
唐僧見狀,又給起了個別名叫沙和尚。
05.孫悟空是菩提祖師起的法名,豬悟能,沙悟凈是觀音菩薩起的法名。
唐僧為什么非要給他們幾個起別名呢?主要目的是確立師徒關系,確定名份,顯示自己的領導地位。
友友們?這樣分析有道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