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認為品牌起名是戰(zhàn)略中的戰(zhàn)略,如果說定位是戰(zhàn)略的核心,那么名字是戰(zhàn)略核心中的核心。我打個比喻,戰(zhàn)略是一條龍,那么定位就是這條龍前進的方向,而名字就是這條龍的眼睛,即使有了前進的方向,如果眼睛不好,也是找不到北的。
《定位》指出:“在定位時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起一個好名字”。意思是假如讓企業(yè)決策者只做一個營銷決策的話,起一個好的品牌名字是就是唯一的決策。營銷決策涉及到行業(yè)與品類趨勢的判斷、競爭對手的選擇、定位的確定,還有價格的制定、渠道的制定、傳播策略的制定等等,為什么在眾多決策中,首選命名呢?因為在定位創(chuàng)始人的心目中,品牌名字與定位同樣重要,甚至有時更重要。
我認為定位就是通過名字占據(jù)顧客心智的一個位置。名字不好就勾不住定位。名字就像魚鉤,差的名字沒有弧度,就是直勾,是釣不到魚的。我舉個例子,可口可樂早期進入中國,被命名為可啃可臘,我估計如果可口可樂沒有改名一直用這個名字早就退出中國市場了。
有的情況下,即使定位正確,但名字不好,也有可能失敗。舉個例子,娃哈哈營養(yǎng)快線搶占果汁乳飲料的案例,其實果汁乳飲料最早是河北小洋人妙戀開創(chuàng)的,但是娃哈哈憑借渠道優(yōu)勢與廣告優(yōu)勢等資源很快搶占了果汁乳飲料這個品類。這其中娃哈哈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起了一個好名字:營養(yǎng)快線,“營養(yǎng)”寓意果汁+牛奶,“快線”暗示營養(yǎng)吸收快,而反觀妙戀這個名字就比較平庸,妙戀是什么意思,按企業(yè)內(nèi)部思維意思就是果汁和牛奶在談戀愛,很美妙是吧,但顧客是認知不到的。最終,娃哈哈營養(yǎng)快線成為果汁乳飲料領導品牌,高峰期年銷售達200億。
如果反過來,小洋人擁有營養(yǎng)快線,娃哈哈起一個妙戀的名字,結局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小洋人營養(yǎng)快線可以聚焦一個根據(jù)地市場,滾雪球式發(fā)展,吸納戰(zhàn)略投資…很有可能的是小洋人營養(yǎng)快線會取得果汁乳飲料市場的勝利。
里期先生也在《品牌22律》里指出:“從長遠來看,品牌不過是一個名字”。表面上看這句話,好像在講名字是戰(zhàn)略執(zhí)行的一個結果。實際上是講品牌從短期看,是通過獨特的創(chuàng)意或概念,占據(jù)一個定位,才獲得成功的;但從長期來看,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意或概念都會消失的,一切煙消云散之后,只剩下你的品牌名和對手的品牌名之間的競爭。就是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會被模仿掉的,最后只剩下名字。哪怕是企業(yè)擁有再尖端的核心技術,從長期來講都會被模仿掉?,F(xiàn)在我們看美國在芯片半導體高科技領域打壓中國企業(yè),造成的困境也只是暫時的,長期來看都將追趕上,連原子彈都會模仿掉不是。
我講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睦?,就?span id="lhmwtmv"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819383">加多寶與王老吉大戰(zhàn),最終擁有正宗配方的加多寶輸給了擁有正宗名字的王老吉。加王大戰(zhàn)看起來是爭奪正宗涼茶定位,實際上爭的是正宗的名字,就是王老吉這個名字代表了正宗,即使你現(xiàn)在廣藥王老吉涼茶配方并不正宗,加多寶擁有創(chuàng)始人王澤邦傳承的正宗配方,那有怎么樣呢,顧客認為你的名字正宗,估計配方也是正宗的,加多寶名字不正宗,你的配方正不正宗,顧客早已忘記了,最終只記住你的名字。
名字如此重要,就引出一個問題是,由誰來承擔品牌命名工作呢?我們現(xiàn)在很多品牌命名的工作是交給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的文案來承擔。我認為品牌命名首先是企業(yè)一把手工程,企業(yè)老板、CEO要親自參與。
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往往也是個命名高手,比如馬云就是一個命名高手。從最早的B2B網(wǎng)站阿里巴巴,到C2C淘寶、B2C天貓、支付寶、菜鳥等等,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好名字占據(jù)電商這個山頭,成為中國首富。百度的李彥宏早期也是個命名高手,他的經(jīng)典之作就是百度這個名字,源自宋朝詞人幸棄疾《青玉案》:“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百度這個名字很棒,真是神來之筆。只是后期呢,百度大搞品牌延伸,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用百度這個名字,平庸了。因為在顧客的認知中百度就是搜索引擎,那么百度做其它領域比如外賣,肯定做不過美團。現(xiàn)在,百度越來越平庸了,在BAT陣營里落伍了。
另外一點,既然品牌名字是戰(zhàn)略中的戰(zhàn)略,那么作戰(zhàn)略定位咨詢師應該勇敢的承擔起品牌命名工作,因為品牌起名與定位是息息相關,而文案往往是缺失定位的的情況下命名,玩得是文字創(chuàng)意,更多的是從易于傳播這個角度談怎么節(jié)約傳播成本的。
二.品牌起命四要
下面呢,進一步解讀品牌起名四要:
(一).品牌反應-獨特性
品牌反應就是看起來像個品牌,不要像個通用名,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品牌名字要有獨特性,這是品牌名的第一特性
我們來看微信這個名字,是由微博與短信壓縮而成的,具有二者的功能。微信這個名字是無限接近于通用名但又不是通用名的名字。支付寶也是這樣,支付是個通用名,加上寶字,就很獨特了。云南白藥與德州扒雞雖然從表面上看都是地理名詞加一個品類名,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白藥特指云南白藥,全球只此一家,是獨特的。德州扒雞就不一樣,會讓人認知為來自山東德州的扒雞,而在德州就很多做扒雞的廠家,都可以叫德州扒雞,這就失去了獨特性,具有通用名的感覺。
體質(zhì)能量也是一個具有通用名感覺的名字。能量是一個品類名,“體質(zhì)”像一個品類名,不具有獨特的含義,人有九種體質(zhì),體質(zhì)有好體質(zhì)也有不好的體質(zhì),體質(zhì)這個詞無法描述能量,不像紅牛,牛氣沖天,東鵬,鵬程萬里,具有獨特含義,叫體質(zhì)能量還如叫健體能量,至少還有點特別的含義。
如果你企業(yè)獨家擁有一個品類名,就應該作為品牌名來使用。竹葉青就是一個典型。竹葉青是峨眉高山綠茶,1964年由陳毅元帥命名。竹葉青以前并不是一個品牌名,而是作為品類名來使用。給我最有印象的是“論道”竹葉青的廣告,這里論道是品牌名,而竹葉青是品類名。不像西湖龍井、鐵觀音等地域共享的品類,企業(yè)獨家注冊了竹葉青商標,并且意識到竹葉青作為品牌名,價值更大。竹葉青與論道重新調(diào)整了關系:竹葉青為品牌名,論道作為竹葉青品牌旗下高端產(chǎn)品系列名稱。這一舉打破了茶行業(yè)長期以來有品類無品牌的困境,使得竹葉青很快成長為中國高端綠茶的代表品牌。
小結:1.品牌名要有品牌反應避免通用名的第一要點是名字要有獨特性,獨特性是品牌名的第一特性;2.起命的最高境界是起一個無限接近于通用名但又不是通用名的名字,這類名字最大程度的鎖定品類,容易成為品類代名詞;
(二).定位反應-匹配性
定位反應就是名字要體現(xiàn)品類及特性或品類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品牌名要有匹配性,匹配定位。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磚就很好體現(xiàn)這一點。大角鹿原來叫金尊玉,后來為什么要改名呢,依據(jù)就是品牌定位“超耐磨”這個特性,為了最有效的匹配這個定位,更名為大角鹿,鹿角的耐磨特點有效的表現(xiàn)出來了,同時大角鹿用鹿角磨樹的視覺錘立體的展現(xiàn)超耐磨特性,做到品牌名、定位、視覺錘三位一體,一體同構的體現(xiàn)品牌定位,這種效果是最佳的。
同樣的,小藍象兒童排汗睡衣也是如此。小藍象原來叫喜眠,排汗睡衣恰恰不是用純棉做的,喜眠的發(fā)音與純棉非常接近,顯然不匹配現(xiàn)有這個品類定位,小藍象匹配度非常高,會吸水又排水,藍色穿起來讓人感覺比較安寧,容易入睡。
有人提出,到底是先有定位還是先有名字,我認為沒有什么先后,最佳的效果是定位與名字一同時出現(xiàn),一體同構,最好加上視覺錘形成定位、名字、視覺錘三位一體的立體同構,達到匹配度最強組合效果。
如果品牌名與定位存在認知沖突,其匹配性是最差的,可以說是極端的情況,這是要著力要避免的。一種認知沖突是品牌名與品類或定位存在完全不一致的情況,甚至是南轅北轍。
俏江南就是一個典型,俏江南是一家高端商務型川菜餐廳,但它的名字給消費者的認知是一家做江浙滬等菜系的江南菜餐廳。從名字上來講,俏江南面臨一個困境,要改變的話只有二個方向,要么改名,要么重新定位。改名會面臨著來自企業(yè)內(nèi)部的重重阻力,尤其是對創(chuàng)始人來講,一個經(jīng)營多年的名字要換掉,從情感上很難接受。如果單獨審視俏江南這個名字,其實是很棒的名字,讓人聯(lián)想到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币虼耍谓现匦露ㄎ恢鞔蚪喜讼盗邢鄬碇v更好,雖然,從物理層面上,由川菜調(diào)整為江南菜系難度比較大,但是順應億萬顧客認知,也更容易些,長期來講,更為有利。
另一種認知沖突就是品牌名與品類或定位存在負面認知。黃河啤酒就是這方面的典型。黃河這個名字說實話單獨拎出講也是一個好的名字,但是用黃河這個名字不適合做酒、飲料或礦泉水。黃河是黃土高原泥沙沖擊而形成的河流,當你喝著黃河啤酒,會不會感覺到滿嘴的泥沙,有句諺語叫“跳進黃河也洗不清”?。?/span>
企業(yè)可能認為黃河啤酒用的不是黃河水啊,我用的是井水啊或者什么泉水啊,但消費者這種負面的認知始終是存在的,企業(yè)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啊。也有的朋友會認為,你這是小題大做,可能會存在這種負面認知,但也沒那么嚴重,黃河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啊,中華民族發(fā)源于黃河流域,抗日戰(zhàn)爭,八路軍總部延安也在黃土高原,黃河代表著中華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啊。 首先,我不否認這種品牌精神,但是一個品牌你首先要建立一個定位,成為一個品類的代表,你才有資格談品牌精神。
先有品牌定位,后有品牌精神。如果你的品牌一開始與品類或定位存在認知沖突,缺失品牌定位是沒有資格談品牌精神的。
小結:1.要有意識的力求構建“品牌名、定位、視覺錘”三位一體、立體同構的品牌組合體,這種品牌組合體,匹配度最高,競爭力最強;2.著力避免品牌名與定位的認知沖突,這種匹配度最差,競爭力最弱,易被顧客排斥;
(三).易于傳播-簡易性
易于傳播的名字有助于降低認知成本與提高傳播效率。易于傳播的品牌名能夠讓顧客口口相傳,是建立品牌口碑的基礎。易于傳播簡單的講就品牌名具有簡易性,即簡短、易聽、易讀、易懂、易記。
“勁牌”這個名字就很簡短,勁牌是品牌名、勁酒是品類名。但是一個‘勁’字不能構成品牌,品牌名最短需要二個字,所以勁字必須加一個牌字才能形成品牌名;
“漁魚語”這個名字不易聽,就是聽音不知名,顧客聽不清三個字之間的區(qū)別;
“十八氽”是海底撈投資的一家中式快餐品牌,這個名字突出的問題是“氽”字是個生癖字,不易讀,我是百度一下才知道怎么讀,氽是一種烹飪方法,如果不是研究名字,又有誰會去百度呢。那么企業(yè)為什么鐘情于這樣不易讀不易懂的名字呢,我想老板會認為這個名字體現(xiàn)餐飲文化內(nèi)涵,這樣使得餐廳更有品位與格調(diào)。但是你的名字首先要能傳播出來,能夠口口相傳,不然的話,再有品位再有內(nèi)涵也只能孤芳自賞了;
“莫斯利安”這個名字讀起來比較拗口,容易讀成莫利斯安;
“HTC”這個名字易聽也易讀,但是不易懂,問題出在這是字母縮寫而成的名字,這樣一縮寫就把原有含義縮沒了,包括漢字與字母的縮寫也是如此;
“雀巢”這個名字聽起來讓人聯(lián)想到一幅溫馨的畫面:母鳥喂小鳥的場景。有畫面感的名字往往容易記住。比例,一聽“金龍魚”,腦海里會浮現(xiàn)油鍋里一條魚,“天貓”會想到一只貓的形象,京東就沒有這樣的畫面感。為什么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喜愛用動物來命名,原因就在于此;
像康師傅“鮮の每日C”這樣的由漢字與字母組合名字,不僅無法做到聽音知名,也不易讀、不易懂,自然也難記得住,這個名字完全是依靠企業(yè)的實力硬推向市場的,如果是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yè),早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小結:品牌名之易于傳播重點記住“簡易性”,一個簡短(最短二個字,通常2-4個字為佳),四個易:易聽(聽音知名)、易讀(順口、響亮)、易懂(望文生義,避免生癖字與字母縮寫)、易記(強調(diào)要有畫面感)。
(四).避免混淆-原創(chuàng)性
產(chǎn)生品牌名混淆的根本原因就是企業(yè)家缺乏原創(chuàng)精神,總是愛走捷徑、投機取巧。常見的做法就是去傍品牌,傍大品牌、傍常用的熟悉的名詞。很多老板認為這種做法是在借勢,實在是借錯了地方。
我們來看樂Phone這個名字,很顯然是傍蘋果iphone,為什么叫Lphone呢,因為聯(lián)想的英文名叫lenovo,取首寫字母L,所以叫Lphone,這是典型的內(nèi)部思維。消費者很容易把你當作山寨品牌,我想聯(lián)想的高管初心肯定也想做一個正宗的原創(chuàng)手機品牌吧,由于這種錯誤的傍品牌行為,一出生就成山寨品牌了,現(xiàn)在市場上也快消失了;
“沒想稻”五常大米也是在傍品牌,傍一個常用詞‘沒想到’。沒想到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意料之外的事就是有好事也有壞事,那么沒想到與大米有什么關系啊,沒有關系,強行用一個諧音字‘稻’替代‘到’,只能讓人感到有點詼諧;
“黃太吉”也是如此,皇太極是一個清朝皇帝的名字,他爹叫努爾哈赤,他兒子是順治皇帝,他孫子是康熙。黃太吉是做煎餅果子的,煎餅果子與皇帝有什么關系,皇上愛吃煎餅果子嗎,太牽強了。黃太吉現(xiàn)在也倒了。
上面傍品牌很多用了諧音法,那么是不是諧音法不能用呢,也不是,在有些情況下諧音法是可行的,前提是名字一定要有原創(chuàng)性。
“海之言”就采用諧音法的名字,用語言的‘言’替代海鹽的‘鹽’,不僅消除海鹽的負面認知,還顯得很浪漫。海之言是一個原創(chuàng)詞匯,這是用諧音法可行的前提原因;
“小茗同學”也是采用諧音法的名字,用茗茶的‘茗’替代小明的‘明’。小茗同學這個名字賦予了品牌人格化,同時暗示其目標顧客就是學生群體。有人會覺得小明同學也是個常見的人名,是不是也是在傍品牌?這里要指出的是小明同學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名稱,而是代表一類學生群體,不存在傍常用名詞的嫌疑;
小結:1、避免混淆就是要避免傍品牌:A、不要去傍大品牌;B、不要去傍常用的名詞;2、用諧音法的前提是名字要有原創(chuàng)性,只有原創(chuàng)名字才能避免混淆;
品牌起命四要是判斷名字好壞的四個標準,現(xiàn)在我們用品牌四要來分析“瓜子網(wǎng)”這個名字,符合哪幾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品牌反應。瓜子網(wǎng)很獨特,首次在二手車網(wǎng)站采用動植物這種類型命名,非常突顯;第二個標準:定位反應。這一條并不符合,瓜子與二手車交易網(wǎng)站缺乏匹配性,但不存在認知沖突;第三個標準:易于傳播。非常符合,簡短:瓜子,2個字;易聽:聽音知名;易讀:順口、響亮;易懂:不是生癖字;易記:也有畫面感,當然瓜子網(wǎng)的視覺錘有點欠缺;
總體來講,瓜子網(wǎng)還是個不錯的名字,我給它打分可以打70-80分,雖然并不完美,但是對于瓜子網(wǎng)來講是可行的,它有這個資源,瓜子網(wǎng)一次性可投入10億廣告費,瓜子網(wǎng)能夠占據(jù)二手車領導地位,廣告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廣大的中小企業(yè)講,資源有限,在起名字的時候,盡可能要符合品牌起命四要,特別是定位反應這一條,盡可能的要做到名字、定位、視覺錘三位一體、一體同構的組合效果,這樣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品牌傳播成本,提高傳播效率。
三、品牌命名四大技法:
品牌起命四要講完了,在這里我提出一個問題:除了品牌起命四要之外,還有沒有其它更具體的可操作的命名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現(xiàn)在我來分享四個常用命法技法:
1、直接法:就是直接從字典里或人類社會已經(jīng)存在詞匯中,不用作任何改變,直接拿來就能用。
舉例說明:華為鴻蒙-源來自《山海經(jīng)》、亞馬遜-世界最大的河流、甲骨文-中國最古老文字、李寧-創(chuàng)始人名字,等等,采用直接法要求命名者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上知天下文下知地理。
直接法在早期是比較常用,由于現(xiàn)在商標注冊越來越多,直接法容易產(chǎn)生撞車現(xiàn)象,好不容易想好的名字,一查被注冊了。因此,我們需要在直接法的基礎上,加以改變,提高名字注冊成功率,“替代法、組合法、壓縮法”這三種方法就是在直接法的基礎上加以調(diào)整改變的方法。
2、替代法:找出常用的熟悉詞匯,用新的字替代這個詞匯中某個或幾個字,由此產(chǎn)生一個新名字。
豆蔻-蘭蔻,黃牛-紅牛,漲知識啦-漲芝士啦,小人書-小紅書,等等。
替代法里也有運用上了諧音法,前提還是名字要有原創(chuàng)性。漲芝士就是采用諧音法,雖然從聽音知名來講會產(chǎn)生歧義,但沒有負面沖突,且有定位反應,這樣才能借到勢。運用諧音法要謹慎,因為用諧音法有一個弱點就是有時聽音不太知名。所以用諧音法的名字一定要有具很強的定位反應,匹配度要很高,以此克服聽音不知名的弱點。鐘薛高-中式雪糕的意思,長隆動物園,取藏龍臥虎之意,這類名字雖有時聽音不太知名,但匹配性很高,是可行的。
3、組合法:通過兩個常用詞語組合而成。
營養(yǎng)+快線=營養(yǎng)快線、六個+核桃=六個核桃、三只+松鼠=三只松鼠、完美+日記=完美日記、
今日+頭條=今日頭條、老+干媽=老干媽、小+天才=小天才,等等。
組合法的關鍵魅力是將兩個本人很平常的詞語組合在一塊,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全新的、新穎的含義。
4、壓縮法:將常用詞或短語壓縮成一個新詞的方法。
淘汰污漬-汰漬、攜手旅程-攜程、微博+短信-微信、微型電腦+軟件-微軟、內(nèi)蒙古的牛奶-蒙牛,等等。
壓縮法是最具有創(chuàng)新的命名技法,壓縮而成的新名字往往蘊含著原有詞匯的含義,這樣的名字最符合定位反應。
現(xiàn)在,我們有了品牌起命四要這個命名標準工具,也有具體命名的操作方法,熟練掌握這些標準、方法與工具,將有助于提高起一個好名字的成功率,祝你擁有一個好名字!
四、回答提問環(huán)節(jié):
1、老板往往都是好的品牌命名高手,這個認知我覺得不太對,至少在我服務范圍內(nèi),更多老板其實在命名上都會自嗨,請問老師,我的認知不對嗎?
答: 指的是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像馬云、李彥宏這樣的。大部分老板在命名這塊并不太專業(yè),需要外部專業(yè)人士協(xié)助,但要重視命名工作,當成戰(zhàn)略工作來對待;
2、品牌命名的傳播性是否要優(yōu)于獨特性?
答:獨特性是品牌名的第一特性,除非生癖字與字母縮寫字,具有獨特性的名字往往也就易于傳播。尤其是在今天同質(zhì)化激烈競爭的定位時代,品牌名字的獨特性一出生就具顯著的差異化。
3、我有個想法,品牌成功是定位以及多方面的合力,品牌命名應該是眾多合力的一個,這么說對嗎?
答: 你這么說是對的。但是在“五官爭位”中,還是要厘清哪一個因素相對來說更重要一些。在打造品牌過程要分清哪些是戰(zhàn)略因素,哪些是戰(zhàn)術因素,哪些是關鍵因素,哪些是重點難點。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前后順序。首先定位是品牌戰(zhàn)略的核心,明確定位后,企業(yè)運營是圍繞定位來展開的,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同時,定位創(chuàng)始人也指出品牌名字與定位同等重要,甚至有時更重要。視頻開頭,我花很長時間也在闡釋這個問題??偨Y一句話就是定位是通過名字來占據(jù)顧客心智中的一個位置。
4、您講到品牌命名法里,說到替代法,我覺得品牌命名應該遵循關聯(lián)品牌認知和戰(zhàn)略,降低傳播成本的原則,單純考慮替代,追求獨特是否合理?
答: 替代法是具體的命名操作方法,前提也是要遵循品牌起名四要的。關聯(lián)品牌認知和戰(zhàn)略講的就是定位反應,名字要匹配定位;降低傳播成本原則講的就是易于傳播,要符合簡易性。
5、命名原創(chuàng)性應該是不用刻意強調(diào)的吧?
答: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傍品牌呢,還是企業(yè)缺失原創(chuàng)精神導致的。還有的名字用諧音法不行,有的用諧音法又可以,什么原因呢,前提還是名字要有原創(chuàng)性。
5、品牌名稱用形容詞好不好呢?我個人認為形容詞沒有獨占性,我發(fā)現(xiàn)許多老板喜歡用形容詞,如果不好,這是為什么呢?
答:用不用形容詞不是一個原則問題,首要原則是品牌名要有獨特性。具有獨特性的名字容易心智先入為主。比如香飄飄、拼多多這些都是形容詞,都是不錯的名字。香飄飄做豆奶也匹配,問題是先入為主了,香飄飄代表杯裝奶茶。
6、我們哈拉濱是哈爾濱老地名,做白酒的品牌可行不,會有其他的問題么?
答:不好,典型傍品牌,有哈爾濱啤酒,是有陰影的。也許在哈爾濱還能生存,但出不來。
7、做國際物流用:千里鳥和谷鳥,哪個好?
答:千里鳥,好。相對來講,千里鳥匹配國際物流,有定位反應。谷鳥聽音不太知名,會聽成古鳥。
有粉絲留言,“我這個店名怎么樣,可以吸引顧客嗎?”“我是做XX的,想換名字,不知道怎么取店名?”“我姓X,叫X家炒菜怎么樣?”……
看了大家很多留言,侯哥想說:其實,做外賣不用取多好聽的名字,只要和自己品類匹配,能讓顧客記住,那就是好名字。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外賣店名怎么???
第一條,店名要簡單、順口,外賣店名一定不能晦澀難懂,應該選取讓所有顧客能輕易看懂的名字,才方便顧客記住并推薦給其他人群。
第二條,店名要突出賣點,也就是圍繞經(jīng)營品類、主打菜取名字,這樣顧客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識別店鋪的經(jīng)營品類。而帶有品類關鍵字的名字,也能提高店鋪被顧客搜索到的概率。比如,管氏翅吧、巴依老爺新疆美食、馬路邊邊串串香、云海肴云南菜等。
第三條,店鋪取名要匹配該店的客單價水平,尤其是對一些小店來說,不要讓過于貴氣、俗氣的店名(如“富豪、皇家、霸王”等),把顧客拒之門外。
2. 取名時可以追求獨特,但不可過于標新立異、不知所云,比如一家小炒店,叫“春風拂面”、叫“女子 口乞”,或叫“XX的童年”都不合適;既不能從店名看出品類,又過于文藝,難以讓人和“吃”聯(lián)系在一起。
3.不要使用生僻字,取名之后可以用鍵盤輸入一下看看,如果需要切換好幾次才能找到的字,就不適合作為店名。
4. 名字不宜過長,12個字是極限,否則店名會在顧客端上顯示折疊,而且過于復雜也讓顧客難以記憶。店鋪取名應用字吉祥、寓意美好,選符合大眾審美的字眼,但注意不要以自己意愿,選取“富貴”“招財”等詞語作店名.。這樣的名字既顯俗氣,又過于明顯地袒露了老板對財富的渴望,容易引起顧客心理不適。
5.可以根據(jù)門店售賣品類,適當加入簡單的英文、數(shù)字,會在門店列表中有醒目效果。但特殊字體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3個字符左右,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否則英文或數(shù)字過長,容易喧賓奪主,給人距離感。比如,撫順6街麻辣拌、切果NOW!
6. 取名還需注意,不能違反平臺對店鋪名稱的4點規(guī)范要求:
a.商家名稱不得侵權,不得使用非授權品牌名稱及關鍵字字眼;
b.如果店鋪名稱、店鋪logo尚未獲得注冊商標使用權,禁止與注冊品牌同名或近似;
c.商家可在店名后添加內(nèi)容備注,但括號里的內(nèi)容備注只能是分店信息或者門匾上出現(xiàn)的菜品信息;
d.商家名稱中禁止出現(xiàn)侮辱性、敏感性及不雅性詞匯。
7、總之,判斷店鋪名是不是一個好名字,就看它有沒有讓顧客“直線思考”。用“品牌名+店鋪名”的形式,讓顧客做直線思考,既能提升搜索量,還能讓顧客迅速判斷到底是不是自己想吃的品類,從而進行下單決策。
【作者簡介:80后餐飲人,曾就職比格、呷哺、肯德基、嘉和一品等等企業(yè),歡迎留言交流,喜歡的話請關注我@侯哥聊外賣?】
]]>不容易記憶的名字當然不是好名字,有個自行車牌子叫羅德盛達,說實話,真記不住。這家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當初這樣的名字誕生完全不奇怪,那個年代起個“假”洋名是可以有效提升銷量的。放到現(xiàn)在來看當然不算好名字。
mro工業(yè)品 有沒有不好記的品牌名字?肯定有,不過嘛,都不好記了,沒法舉個例子。
還有一類名字不好是需要切換輸入法的名字,我腦海里第一印象就是理想ONE,在這個時代,切換輸入法是一件很心煩的事情,mro工業(yè)品這個名字就很不好,它雖然不是品牌,但是一個大的品類,使用頻率是很頻繁的,所以 mro工業(yè)品 名字就是不好!
第三類呢,不要有什么生僻字,這個風氣是近幾年被運動品牌帶起來的,然后科技品牌迅速跟進,華為好像找到了起名的一套規(guī)律,自從“鴻蒙”系統(tǒng)出現(xiàn),往后他們的芯片名字在上古領域一去不復返,麒麟、昇騰、凌霄一個接一個。說回運動品牌,最過分的屬于李寧,跑鞋名字叫beng 系列,四個雷字組成。mro工業(yè)品的制造企業(yè),你們敢像李寧這樣做嗎?
還有一類品牌名字,就和咱們說得不容易記憶的名字比較像,利用外文來起名字,這個起名方式比較見仁見智了,每個行業(yè)不同,消費者對行業(yè)認知也會不一樣。
mro工業(yè)品 還是有一些品類,可能外國做了很多年,口碑比較好。那么有些中國企業(yè)也會取一個偏外國的名字,來促進銷量。洋文名字最嚴重的領域可能就是母嬰品牌了吧,因為當年中國的奶粉出過非常嚴重的事故,導致很多的消費者完全不信任中國自有品牌,最好的奶粉就是上面的每一個字我都不認識。
所以起名還是很有學問在里面的,當然了,我還是最喜歡像昆明新騰這樣的純中文名字。
]]>餐飲店如何起名字?
餐飲行業(yè)競爭激烈,名字是品牌發(fā)展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想起一個好名字將是品牌發(fā)展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唯創(chuàng)品牌通過以下維度來剖析起名字的過程。
1:產(chǎn)品品類分析
餐飲行業(yè)類別眾多,我們在確定命名前期先來確定自己品類歸屬。從品類歸屬中思考名字的創(chuàng)意點。如圍繞米線品類起的名字:線人米線(產(chǎn)品),阿香米線(口味)、大鼓米線、蒙自源米線(地域)。
2:人群命名展開
結合餐飲品類人群,我們可以通過消費群體的喜好,人群的偏愛從中考慮。 比如最近人物名阿平牛雜、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等人物命名為主。此類命名后期視覺設計延展主要以人物IP為主,通過人設打造IP形象。
3:品類沖突展開
制造熟悉的陌生感,即名字的沖突感。小米手機可以,但小米面包就不太合適了;瓜子二手車可以,但瓜子炒貨店就不合適;野獸派花店可以,但野獸派畫廊就不合適。用名字中尋找好具有沖突的名字記憶。比如餐飲行業(yè)的綠茶、橘子餐廳、薄荷糖等都是運用沖突法則,讓消費者印象深刻。
“綠茶怎么會是一家餐廳;橘子是水果,怎么會是餐廳品牌;薄荷糖是糖果,怎么會是餐廳品牌”。而正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沖突讓品牌名更加具有張力,讓消費者印象深刻。這也是當下餐飲命名流行的趨勢。
好的品牌名字讓別人一聽就可以直接聽出來?;蛘咂放泼欠衲芘c后面的品類放在一起產(chǎn)生誤解。其次,追求名字背后的意義,其實特別沒有意義,因為受眾不會接受這個信息。就像logo的設計追求背后的意義一樣,因為除了自己企業(yè)的人,沒有人搞得懂。除非這個名字的意義是大眾也能搞懂的。品牌命名的本質(zhì)就是降低傳播成本。它包括識別成本、記憶成本、轉(zhuǎn)述成本、搜索成本等等。
品牌建設中品牌命名只是開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待后面還需要品牌定位,產(chǎn)品賣點,品牌視覺等一系列的策劃服務
]]>看了很多的問題,我想說:其實做外賣不一定要選一個好聽的名字,只要符合你的品類,能被顧客記住,那就是好名字。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外賣店的名字怎么選?
1、你在選擇店名時一定要遵循“命名三原則”。第一,店名要簡單、,外賣店名一定不能晦澀難懂。你要選擇一個所有客戶都容易理解的名字,讓客戶記住,推薦給其他人。
2、店名要突出賣點,即圍繞經(jīng)營品類、主菜名稱,讓顧客在短時間內(nèi)識別出該店的經(jīng)營品類。而帶有類別關鍵詞的名稱也可以提高店鋪被顧客搜索到的概率。比如八一師傅新疆菜、路邊川香、云?,幵颇喜说?。
3、店鋪名稱要與店鋪客單價水平相匹配,尤其是一些小店鋪。不要讓太貴的、俗氣的店名(比如“有錢的、皇家的、霸王”等。)讓顧客遠離。
4、起名字的時候可以追求獨特,但是不要太標新立異、。比如,把一個小炸薯條店叫做“春風”、“女孩乞討”或者“XX的童年”就不太合適;不能從店名看產(chǎn)品類別,和“吃”扯上關系太文藝了。
5、不要用生僻字。你給它們起好名字后,就可以在鍵盤上敲出來看看了。如果需要切換單詞找?guī)状危筒贿m合作為店名了。
6、名字不要太長,12個字是極限,否則店名會折在顧客這邊,顧客記起來太復雜。
7、店名應用字吉祥、寓意美好。選擇符合大眾審美的詞語,但注意不要隨意選擇“富貴”“吉祥”等詞語作為店名。這樣的名字不僅俗氣,而且過于明顯地暴露了老板的財富欲,容易引起客戶的心理不適。
8、你可以根據(jù)店鋪出售的品類適當添加簡單的英文、數(shù)字,這樣在店鋪列表中會有醒目的效果。但專用字體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3個字左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否則英文或者數(shù)字太長,容易喧賓奪主,給人距離感。比如撫順6街辣拌、現(xiàn)切水果!等等。
9、名稱也要注意,不能違反平臺對店鋪名稱的四點規(guī)范要求:
不得侵犯企業(yè)名稱,不得使用未經(jīng)授權的品牌名稱和關鍵詞;店鋪名稱、店鋪標識未取得注冊商標使用權的,禁止與注冊品牌重名或者近似;商家可以在店名后添加內(nèi)容備注,但括號內(nèi)的內(nèi)容備注只能是分店信息或出現(xiàn)在門頭牌匾上的美食信息;企業(yè)名稱中禁止使用侮辱性、敏感、不雅詞語。
10、總之,判斷一個店名是不是一個好名字,要看它是否讓顧客“想得直”。用“品牌名、店名”的形式讓顧客直線思考,既能提高搜索量,又能讓顧客快速判斷要不要吃,從而做出點菜決定。
關注我,帶你學習更多外賣餐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