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臺州的馬路邊,經(jīng)常可以聽到外地人放著錄音賣水果:“西瓜一元錢很qiǎo的”、“桔子qiǎo賣”。這種“彩色普通話”會引來我們臺州人的莞然一笑。
外地人說臺州話,就像本地的小孩子說方言,往往是從普通話倒著“譯”回來的,說著生硬聽著可笑。因為對孩子們來說,方言不常用,倒成了“第二語言”。話說回來,這些外地小販的臺州話雖然“洋夾土”,但能聽懂。
我們臺州外來人口眾多,那些人中的精明者,早已不滿足于給人打工,要自己做老板。賣蔬菜賣瓜果賣燒烤……,擺個地攤謀生。他們?nèi)谌脒@個地方,首先是學習方言。雖然方言好多已無法書寫,卻不妨礙說,于是便有了這許多聽起來生硬可笑的話語。我在想,普通話污染著方言已經(jīng)是無法躲避的悲哀了,而外來人群帶來的新口語也導致方言不斷變化,真不知是好是壞。
不說那些了,回來說“qiao”字吧。我對照了很多讀音與“qiao”相近的漢字,都無法找到有一個字包含著“賤”、“便宜”的含義,只有表示物品好銷的“俏”差強近之。
雖說現(xiàn)代漢語里的“俏”字,有表示“貨物的銷路好,價格上漲”的意思,“俏”不但不是貴的反義詞,反而是近義詞了。但想想“價鈿俏”薄利多銷,也可以使“貨物的銷路好”,那這個“俏”字,說不定就是臺州方言那個表示價格便宜的字。
1930年6月16日九華綢緞商店廣告,用的是“廉”字。
不知“qiao”這個字自古就沒有?還是古漢語是有的,現(xiàn)代的漢語因為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用不到這個字丟失了呢?希望方家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