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看我文章的小伙伴,一定免不了常接觸古地名,但這些古地名又不屬于行政區(qū)劃單位,所以很多朋友會一頭霧水,下面就給大家小小科普一下,古地名中包含的知識。
~墟~
▲這么多墟,不是因為廣西朋友熱愛買買買,而更可能是墟落。
老地圖中的“墟”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此地名多見于南方地區(qū),而在北方叫做“集”。墟市是有期限的,兩廣地區(qū)多叫“趁墟”,北方叫“趕集”。時間長了人們就會開始生活在墟市周圍就形成了“墟落”,而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就會成為廢墟,所以同樣是墟可能包含不同的意思。
▲很多墟保留到了今天,雖然有些名字稍微改變了
~圩~
▲南京葛塘集好多“圩”
老地圖“圩”一般有兩種意思:
所以古圖中“圩”多是靠水的,“圩”多用于南方地區(qū),北方用“堤”。不過隨著漢字簡化,“墟”和“圩”很多時候都混用了,以前寫“墟”的地方后來改成“圩”了
~市~
▲湖南最愛“市”,鄂、贛、浙省也多“市”
老地圖中“市”一般有三種情況:
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尚未以“市”作為行政區(qū)劃。民國2年(1913年),清朝行政區(qū)劃留存的“府、州、廳”俱廢,改制為縣;當(dāng)時曾有部分地方的縣推動市制,但皆被當(dāng)時握有中央政權(quán)的北洋政府擋下。1921年,北洋政府恢復(fù)市制,但未廣泛推行;亦在同年,廣州市在護(hù)法軍政府的治下成立。之后,全國各地實施市制的風(fēng)氣漸盛,“市”才成為正式的行政區(qū)劃。
民國設(shè)的市有直轄市和省轄市,其中省轄市級別略高于縣,因為縣在民初北洋時期受“道”管理,1927后南京政府時期受“專區(qū)"管理。
~鋪~
▲“鋪”有大小,但是人們習(xí)慣這個名字后,即使規(guī)模成了鎮(zhèn)也還叫“鋪”
老地圖中“鋪”一般有三種情況:
“店”和“鋪”前兩種意思接近,大點的鋪子人們習(xí)慣叫店,而供人住宿的旅館也稱店:宋.蘇軾《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詩:“野店初嘗竹葉酒,江云欲落豆秸灰?!?/p>
店鋪多了就會形成街,街多了就成了市。當(dāng)然也有根據(jù)地區(qū)習(xí)慣,有些地區(qū)就沒有街,只有鋪和市。
~場~
▲重慶絕對的“場”長
老地圖中“場”主要分為:
另外有的地名為“廠”,也有兩種意思:
~嶺、崗、廟、橋、渡~
老地圖中表述山勢的常見地名:
崗:從“山”,“岡”(gāng)聲?!皪彙笔恰皩钡姆只郑硎旧郊?。《集韻.唐韻》:“岡,俗作崗?!比纭段倪x.班叔皮〈北征賦〉》:“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xiāng)。”《宋書.沈慶之列傳》:“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崗?!?span id="f3ngwv2"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31886" qid="6543106026474853639" mention-index="0">唐代王昌齡《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一》:“疊沙積為崗,崩剝雨露幽?!?/p>
“崗”讀第三聲gǎng時,引申表示土坡。由于防守警衛(wèi)時,人一般站在比較高的位置,故“崗”又引申出崗位、崗哨的意思。
嶺:本義為山道?!墩f文新附》:山道也。從山,領(lǐng)聲。 ;可表示山峰,也表示相連的山
▲廟、廟、寺同時在使用
老地圖中寺廟的常見種類:
寺:宗教廟宇,有僧人居住。如:“少林寺”。唐.張籍《野寺后池寄友》詩:“佛寺連野 水,池幽夏景清?!?/p>
廟(廟):同“廟”字,《字匯》:“廟,俗廟字?!惫艜r用來祭祀或供奉神像的屋舍。
從民國地圖上來看兩種廟字都在使用,但具體是因為廟的規(guī)模區(qū)別還是別的原因不得而知。
▲有的地區(qū)“渡”多些
▲有的地區(qū)“橋”多些
老地圖中過河的常見方法:
橋:架在河面上接通兩岸的建筑物?!墩f文解字.木部》:“橋,水梁也?!彼危?span id="pgcvu3t"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4143" qid="6595527967491757315" mention-index="0">陸游《沉園》詩二首之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p>
渡:坐船過河的地方。唐.王維《歸嵩山作》詩:“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p>
看了以上的解釋,各位是不是感嘆前人言簡意賅的智慧呢?只要一個字就能表述出這個地名的作用。其實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地名里的門道多的是,想了解更多有趣故事,請隨時關(guān)注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