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墨海牛飲啊,歡迎點擊上面的關注,每天分享我的精進干貨
從小就聽老師說《易經(jīng)》是“六經(jīng)之首”,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經(jīng)之首,萬經(jīng)之源”。
后來就忍不住買了一本《易經(jīng)》來看,打開后竟然是一個個卦詞。
看也看不懂。再者說,老師還一直教育我們不要算卦,不要講迷信。
那團騰騰的熱愛之火瞬間就滅了大半。
從此后幾十年,再沒拿起過這本書。直到年近半百,被生活左一耳光,右一耳光打得迷迷糊糊,焦慮不安中才重新開始重視起《易經(jīng)》這本迷信來。
首先,我又重溫了《周易》。
所謂《周易》是兩個部分的集合,一部分是《易經(jīng)》,另一部分是《易傳》。
其實說白了,《易經(jīng)》仍就是《周易》,因為《易傳》說白了,就是《易經(jīng)》的注解。
《易經(jīng)》的經(jīng)文就是上古到周朝的巫師或太?,用來占卜吉兇所用的經(jīng)文。
千萬不要認為占卜就是迷信,它實在是華夏文明長訶中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深受易理的影響。
《四庫令書總目提要》對于《易經(jīng)》,曾給出這樣的定位:“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p>
大儒孔子也說:“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唐虞世南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大醫(y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yī)"。
《易經(jīng)》對后代世人的重大影響和吸引力可見一斑。
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說,“《易》難看,不比他書",同時又說“是圣人事,非學者可及也。"
自古《易經(jīng)》就被視作一部"天書"。
通過幾千年以來人們不斷地破譯和增刪。
如今我們看“易”字本身,是日和月構成的。日月變化,為易。
另一種說法是指“蜥蜴”,就是變色龍,用變色龍來形容易是變化。
第三種就是"易”字的本意就是變更變化。
所以,“易”字的核心就是“變化"。
而現(xiàn)代人們又歸納出了“三易"的新說法,即簡易、變易、不易。
“變易"強調的是變化;“不易"強調的是終極不變的大道;“簡易”強調的是“大道至簡”。
這與我們熟悉的《道德經(jīng)》所承載的道家思想對“道"的認識也是一脈相承的。
不管是古代和現(xiàn)代,《周易》都是以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萬事萬物都必須遵循的大道規(guī)律為本源,指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方外仙俠,都無不以“易經(jīng)”為指導,探索生命的終極秘密。
宋人葉采就曾講:“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足見《易經(jīng)》從古至今都是值得一生去關注的話題。
最后,問一句現(xiàn)階段最流行的一句話:“你今天學周易了嗎?″
如果喜歡書法,請關注墨海牛飲一凡人講書法。要知道,我可是王羲之的玄孫,《伯遠帖》的主人,王珣的后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