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變化不大。它就像井臺四周的圍欄,用來防備人畜落到井里。
據(jù)說,古代八家一口井。這一規(guī)定源于周朝的井田制。當時土地為國家所有,國家把某一塊土地按井字形分成九個區(qū)域,由八戶人家分別耕種,其中的一塊為公田,農(nóng)人必須先耕種公田,再種私田,公田的收獲上繳國家。
因為古人聚水而居,有人的地方必有水井,而人們取水相聚時,更方便交換物品,所以市井應運而生?,F(xiàn)在市井之徒往往帶有貶義,指唯利是圖的小人和庸俗愚昧的蠢人。
現(xiàn)在再來講個《呂氏春秋》里記載的故事:宋國有個姓丁的人,起初家中無井,帶年派一個人出外取水。后來在自家院中鑿了一眼井,就省了一個取水的勞力。他逢人就說,我打井打出一個人來。事情傳到宋國國君耳中,派人究其實情,原來并不是真的打井挖出一個人,而是省了一個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