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起卦不問數(shù)多少,即以此數(shù)作卦數(shù),過八數(shù)即以八數(shù)遞除。一八除不盡,再除二八,三八,直至除盡,以余數(shù)作卦。如得八數(shù)整,即坤卦,更不必除也。
爻以六除
原文:凡起動爻,以重卦總數(shù)除六,以余數(shù)作動爻。如不滿六,止用此數(shù)為動爻,不必再除。如過六數(shù),則除之一六,不盡再除二六、三六,直至除盡,以余數(shù)作動爻。若一爻動,則看此一爻,是陽爻則變陰爻,陰爻則變陽爻。取爻當(dāng)以時加之。
{譯文:
年月日時起卦法。如下
取上卦。(年+月+日÷八)
取下卦。(年+月+日+時÷八)
取動爻。(年+月+日+時÷六)}
【年取數(shù)】:子年一數(shù),丑年二數(shù),寅年三數(shù),卯年四數(shù),辰年五數(shù),巳年六數(shù),午年七數(shù),未年八數(shù),申年九數(shù),酉年十?dāng)?shù),戊年十一數(shù),亥年十二數(shù)。
【月取數(shù)】:正月一數(shù),二月二數(shù),三月三數(shù)直至十二月,亦作十二數(shù)。(解釋:第一個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這里,農(nóng)歷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而年數(shù)卯年是4,這里很容易和年數(shù)混淆。)
【日取數(shù)】:初一一數(shù),初二二數(shù),直至三十日,為三十?dāng)?shù)。
【時取數(shù)】:子時一數(shù),直至亥時十二數(shù),就將年月日數(shù)加時之?dāng)?shù),總計幾數(shù),以八除之,余數(shù)作下卦;(例:今天是農(nóng)歷,壬寅年,癸卯月,己卯日,亥時。3+2+25+12=42÷8=余4,下卦為震。)
{例:今天是農(nóng)歷,壬寅年,癸卯月,二十五日,3+2+25=30÷8=余 6,上卦為坎。}
{例:今天是農(nóng)歷,壬寅年,癸卯月,二十五日,亥時。3+2+25+12=42÷6=7÷6=余1,動爻取一爻。}
{注解:由于梅花易數(shù)起卦方式簡單,以至于延伸出來許多起卦方式,初學(xué)者不可不知,有識者無需拘執(zhí),妙在變通。}
{實例:如時間是:14:36起卦。起卦時要把數(shù)字除八作余數(shù)。14÷8余6.則6為上卦。36÷8余4則為下卦。6為“坎”作上卦。4為“震”作下卦。(14+36)÷6=8余2數(shù)取動爻。得2爻動。}
物數(shù)占例
原文:凡見有可數(shù)之物,即以此數(shù)起作上卦,以時數(shù)配作下卦。即以卦數(shù)并時數(shù)總除六取動爻。
{譯文:如見5輛車,以5數(shù)為上卦也就是巽卦為上卦。亥時見到的,亥時為12,12÷6=2,兌為下卦。以5+12=17÷6得動爻為5爻動。}
聲音占例
原文:凡聞聲音,數(shù)得幾數(shù),起作上卦,加時數(shù)配作下卦。又以聲音,如聞動物鳴叫之聲,或聞人敲擊之聲,皆可作數(shù)起卦。
{譯文:第一種起卦方式,文中以邵康節(jié)先生的鄰居借物為例,初敲門一聲而止。然后繼續(xù)敲擊五聲。邵康節(jié)先生以一聲敲門聲為“乾”卦,為上卦。五聲敲門聲為“巽”卦為下卦。以上卦+下卦+時數(shù)÷6取動爻。第二種起卦方式,依文中所述,還是以邵康節(jié)先生的鄰居借物為例,則上卦為乾。加時數(shù)配做下卦,1+酉時12=13÷8=余5為巽卦,兩種起卦方式都可以。}
字占
原文:凡見字?jǐn)?shù)如停勻,即平分一半為上卦,一半為下卦。如字?jǐn)?shù)不勻,即少一字為上卦,取天輕清之義,以多一字為下卦,取地重濁之義。
{譯文:凡是按字的筆畫數(shù)起卦,最好該字是繁體字,最好以《康熙字典》中筆畫為準(zhǔn),這樣可以提高準(zhǔn)確度,因現(xiàn)代文字是簡體。}
一字占至十一字占
原文:一字為太極未判。如草書,混沌不明,不可得卦。如楷書,則取其字畫,以左為陽畫,右為陰畫。居左者看幾數(shù),取為上卦。居右者看幾數(shù),取為下卦。又以一字之陰陽,全畫取爻。二字為兩儀平分。以一字為上卦,一字為下卦。三字為三才。以一字為上卦,二字為下卦。四字為四象。平分上下為卦。又四字以上,不必數(shù)畫數(shù),只以平仄聲音調(diào)之。平聲為一數(shù),上聲為二數(shù),去聲為三數(shù),入聲為四數(shù)。五字為五行。以二字為上卦,三字為下卦。六字為六爻之集。平分上下為卦。七字為齊七政。以三字為上卦,四字為下卦。八字為八卦定位。平分上下為卦。九字為九疇之義。以四字為上卦,五字為下卦。十字為成數(shù)。平分上下為卦。十一字以上至于百字,皆可起卦。但十一字以上,又不用平仄聲音調(diào)之,止用字?jǐn)?shù)。如字?jǐn)?shù)均平,則以半為上卦,以半為下卦。又合二卦總數(shù)取爻。
{舉例:《好》字,上卦為離,下卦為離。3+3=6,余數(shù)為6,動爻為6爻。舉例:《數(shù)》字,上卦為9÷8=1,上卦為乾,下卦為3,下卦為離。9+3=11÷6=余5,動爻為 5爻。}
丈尺占
原文:丈尺之物,以丈數(shù)為上卦,尺數(shù)為下卦。合丈尺之?dāng)?shù)取爻。寸數(shù)不用。
{譯文:量物體的長度,以丈數(shù)為上卦。以尺數(shù)為下卦。丈數(shù)和尺數(shù)兩數(shù)相加除以六,取其余數(shù)為動爻。}
尺寸占
原文:以尺數(shù)為上卦,寸數(shù)為下卦。合尺寸之?dāng)?shù)加時取爻。分?jǐn)?shù)不用。
{譯文:以尺數(shù)為上卦,寸數(shù)為下卦,尺數(shù)+寸數(shù)+時間÷6取動爻。}
為人占
原文:凡為人占,其例不一。或聽語聲起卦,或觀其人品,或取諸身,或取諸物,或因其服色,觸其外物,或以年月日時,或以書寫來意。又聽其語聲者,如或一句,即如其字?jǐn)?shù)分之起卦,如說兩句,即用先一句為上卦,后一句為下卦。語多,則但用初聽一句,或末后所聞一句。余句不用。
{譯文:凡是以看到的人物占卜,其例子有好多種。比如以人說話的聲音起卦,或觀察人的身份,人物的姿態(tài),或者以人物手里拿著的東西,或以來人身上衣服的顏色,接觸到的物品,或者以年月日時,或以書信上的言詞,這些皆可起卦。或以聽其人說話多少起卦,如果說一句話,就根據(jù)其說話的字?jǐn)?shù)平分起卦。如果說兩句話,就以第一句話為上卦,第二句話為下卦。如果對方說的話很多,則可以用剛開始說的第一句話起卦,或者用最后一句話起卦。剩余的話則不用。}
自己占
原文:凡自己欲占,以年月日時或聞有聲音,或觀當(dāng)時有所觸之外物,皆可起卦。以上三例,與前章為人占類法同。
{譯文:凡是自己想起卦占卜,可以用年月日時的方法起卦,或以聽到的聲音,或以看到的或接觸到的外在事物,這些都可以用來起卦占卜。以上這三種方法與前面講的為人占起卦方式相同。}
占動物
原文:凡占群物之動,不可起卦。如見一物,則就以此物為上卦,物來之方位為下卦。合物卦數(shù)及方位卦數(shù),加時數(shù)取爻,以此數(shù)總斷其物,如后天占牛鳴雞叫之類。又凡牛馬犬豕之類,初生,則以初生年月日時占之。又可置買此物,亦可以初置買之時推之。
{譯文:凡是占卜群體動物的動向,不可以起卦占測。如果見一個動物,則就以此動物為上卦,動物來的方向為下卦。以得到的上卦和下卦加時間之?dāng)?shù)取動爻,然后分析得到的卦象斷其動物。像后天起卦法,占卜牛哀鳴、雞叫之類。凡是牛馬犬豬這些,如果剛被生下,則以初生的年月日時占卜。如果是剛買的動物,則可以以購買的時間起卦占卜。}
占靜物
原文:凡占靜物,有如江河山石,不可起卦。若至屋宅、樹木之類,則屋宅初創(chuàng)之時,樹木初置之時,皆可起卦。至于器物,則置成之時可占,如枕、椅之類是矣。余則無故不占。若觀梅,則見雀爭枝墜地而占。牡丹,則見有問而占。茂樹,則枝枯自墜而后占也。
{譯文:凡是占測靜止不動的物體,如江河湖泊、高山石坡,這些都不可以起卦。若占測房屋屋田宅、樹木花卉之類。則以房屋蓋好的時候,樹木剛栽好的時候,這時都可以起卦。至于我們生活中用的物品,則以器物做成之日起卦占卜。像枕頭,椅子這些就是。剩下的無緣無故不能占卜。像觀梅花,因見二雀爭枝墜地,感覺奇怪而占卜。牡丹花占,是因客人問,而占卜。松樹占,見枯枝落地,而占卜。}
]]>
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岳,古文象高形。
尊祖廟也。從宀從示。
滑也。從廾從水,大聲。
太山也。從山代聲。
]]>屋邊也。從宀 于聲?!兑住吩唬骸吧蠗澫掠??!?/span>
舟輿所極覆也。從宀由聲。
譯:舟車從這里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再返回,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洚【jiàng,指大水泛濫,洪水】水也。從水共聲。
蕪也。從艸?聲。一曰艸淹地也。
蕪 = 蕪:1.草長得多而亂。 2.亂草叢生的地方。 3.比喻雜亂(多指文辭)。
?,異體字:巟[huāng]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
]]>
贏也。從貝剌聲。
逮也。從又從人。
蟲也。從厹,象形。
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從方。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從臣。
司也。從人從犬。
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獵。以習(xí)五戎。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南方蠻閩從蟲,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從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庇幸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