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書友要求,今天講的是:“家”字。
家,jiā,始見于甲骨文,其本意是指屋內(nèi)、住所,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等等。
上部寶蓋頭“宀”整體斜勢抗肩,首筆豎點(diǎn)居中,以平切落筆,稍厚重,向下略左斜;左點(diǎn)起筆稍低,注意與首點(diǎn)的距離,左斜,收筆勿重;橫鉤起筆與左點(diǎn)虛接,然后向右抗肩上行,壓豎點(diǎn)而過,向右行筆略輕,行筆到位后向上稍提筆鋒然后頓筆向左下方出鉤,鉤身勿長,遒勁有力。
下面“豕”字上緊下松,且與上部重心對應(yīng)。橫畫露鋒,大抗肩,不要寫長,到位后折筆向左下方連筆寫撇,撇身稍直,出鋒不超過寶蓋頭橫鉤的起筆;弧彎鉤位于撇畫的尾部起筆,舒展遒勁,稍帶弧度,到挑鉤處稍壓筆毫隨即向左提鋒出鉤,鉤身略平,且鉤角與上部首點(diǎn)對應(yīng);左邊兩個(gè)撇畫實(shí)接起筆,上短下長,不要寫重,注意各自的行筆走向,切忌聯(lián)排;右邊小撇與左橫基本平齊,短促有力;最后捺筆舒展,從弧彎鉤里面實(shí)接起筆,順勢向右下行,注意角度,至捺腳處稍頓再向右緩提筆鋒平出。
“家”字的行書寫法:
鬼,guǐ,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身大頭的怪物,本義是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認(rèn)為人死后的靈魂。故從“鬼”的字大多與迷信、鬼神有關(guān),如魑、魅、魂、魄等等。
首筆撇畫以斜切落筆,撇身稍直,短促有力;左豎起筆擋住撇畫的收筆,豎身右斜,略輕;橫折橫畫抗肩,向右行筆略輕,到位后圓轉(zhuǎn)折筆寫右豎,左斜;中豎與中橫、底橫作一筆連寫,底橫起筆左探,抗肩等距,末端折筆回鋒向左下行寫撇,撇身直而有力,收筆頓鋒蓄勢;豎彎鉤舒展,不宜粗重,出鉤迅捷有力,不得遲疑,鉤身稍大;“厶”部緊湊內(nèi)靠,不宜粗重。
楷書中的鬼字旁:
“田”部不宜大,上寬下窄,豎彎鉤舒展,出鉤遒勁。在行書創(chuàng)作中,首筆短撇通常被省略,而“厶”部則直接簡化為一點(diǎn)乃至完全省略不寫。
具體字例:
丑 chǒu
瑰 guī
鬼 guǐ
槐 huái
魂 hún
魁 kuí
愧 kuì
魄 pò
鬾 jì
魏 wèi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