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zhàn),中國人民付出極大代價,涌現(xiàn)無數(shù)英雄兒女,也誕生很多偉大母親。
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河南省武陟縣一位偉大的母親馮棉茹。
孫莊村窯頭孫氏家族是方圓百里、遠近聞名的名門望族。
馮棉茹的丈夫?qū)O甲榮是清朝的舉人,一生崇尚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
馮棉茹出生書香門第,聽名字就可以看得出。
那時候出生的女孩,都是叫秀英、玉秀什么的,她的名字非常超前,只有八十年代的女孩才會叫這樣的名字。
事實上,馮棉茹確實學(xué)識淵博,知書達理。
馮棉茹丈夫?qū)O甲榮的二房,丈夫與正妻牛鳳英生育孫永慈、孫永華。
馮棉茹嫁到孫家后,生育孫永宇、孫永宙、孫永德。
不久丈夫去世,馮棉茹和牛鳳英親如姐妹。
馮棉茹有文化,擔(dān)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她從小就給他們將岳飛、文天祥的故事,教育他們要像二位英雄那樣報效國家。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老人家首先是送長子孫永慈、次子孫永華參加了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春節(jié),三子 孫永宇和四子孫永宙對媽媽說:“我們也要上戰(zhàn)場打鬼子?!?/span>
聽了他們的話,舅舅在一旁呵斥:“你們還小,別瞎起哄了?!?/span>
背地里,他告訴馮棉茹:“妹妹,子彈不長眼,打仗要死人,給孫家留個根吧?!?/span>
馮棉茹考慮一夜,第二天做出了決定,讓兩個兒子參加八路軍。
正月初六,馮棉茹在村頭和18歲的三子和15歲的四子告別。
馮棉茹對他們說:“岳飛的母親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我雖然沒有在你們的背上刺字,但是你們一定要精忠報國,不打跑挨千刀的小日本,就不要來家看我!”
舅舅也叮囑說:“岳飛是咱河南人,可不能給河南人丟臉!”
這是老人家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也是和兩個兒子的永別。
娘是兒子身上掉下來的肉,尤其是老四才15歲,他們走后馮棉茹天天思念,夜夜做夢。
當(dāng)年3月的一天,馮棉茹早上起來聽見門口喜鵲在叫,知道喜事來了。
午飯之后,她日思夜想的三兒四兒來家了,老人家又驚又喜。
“你們不在前線打鬼子,當(dāng)逃兵了?”
“媽媽,沒有當(dāng)逃兵,是太行南區(qū)游擊司令部劉子超司令員派我們來的”。
原來兩個孩子到部隊后,在華北軍政干部學(xué)校訓(xùn)練班學(xué)習(xí),隨著抗日戰(zhàn)場形勢緊張,劉司令讓他們回家鄉(xiāng)武陟發(fā)動青年參軍。
兩個孩子還說:“媽媽呀,還有一個喜訊,劉司令不久要來咱武陟,把部隊安置在這里打鬼子?!?/span>
馮棉茹聽了大喜,說:“到時候就讓劉司令住咱家?!?/span>
聽了她的決定,大伯哥不同意:“萬一鬼子來了,他們會報復(fù)的?!?/span>
馮棉茹說:“冤有頭債有主,到時候報復(fù)我一個人,不連累鄉(xiāng)親?!?/span>
不久后,太行南區(qū)游擊司令部第五支隊成立,由孫永宇任支隊長。
五支隊成立后,永宇任支隊長,永宙為少年先鋒隊副大隊長。
他們把隊部設(shè)在家里,積極動員親友、同學(xué)和村民參加抗日。
永宇的妻子參加了五支隊宣傳隊,永宙的未婚妻也參加了革命工作。
馮棉茹讓自己的女兒孫永德也參加了八路軍。
五支隊成立壯大后,幾百人的吃穿非常像樣,軍需很快出現(xiàn)困難。
馮棉茹和牛秀英商量后賣掉家中幾十畝地,還把出嫁時娘家給的金銀首飾變賣了,作為五支隊的給養(yǎng)。
五支隊后來上山后糧食很緊張,司令部軍需困難,馮棉茹又冒著生命危險,扮成開封闊太太去山西探親,在十幾名群眾護送下,坐著轎車把用賣地的錢買的20擔(dān)糧、家中的12匹騾馬和群眾捐的衣物,穿過一道道封鎖線送到八路軍手中。
后來,她們還賣掉54間房子,買了40支步槍,趕著12匹騾馬送到游擊司令部。
五支隊組建后,在武陟為了抗日做了大量的革命武裝工作。
木欒店商會會長王高峰和西街的孫介眉,不顧民族大義當(dāng)了可恥的漢奸。
他們把八路軍當(dāng)做眼中釘,企圖在武陟組織維持會,那時候日軍還沒有來到武陟。
他們竟然暗地派人到修武,請來了5個日本兵,強迫縣城木欒店的老百姓家家在門口懸掛太陽旗,歡迎日軍進城。
馮棉茹得知后,立即讓村里人到八路軍129師386旅報告。
陳賡旅長立即派旅參謀長周希漢帶領(lǐng)補充團,星夜兼程趕到木欒店除奸。
他們直接調(diào)集指揮孫永宇的第五支隊,迅速消滅了反動的商會武裝。
周希漢對商會會長王高峰進行了嚴(yán)正警告,沒收了漢奸孫介眉的家產(chǎn),將繳獲的槍支彈藥充實了五支隊的戰(zhàn)斗力,將沒收他們的糧食、浮財分給了窮苦的百姓。
在孫永宇的帶領(lǐng)下,五支隊還在縣城附近辦起了軍工廠,除了生產(chǎn)手榴彈、步槍,還生產(chǎn)大刀等冷兵器。
他們多次襲擊小股日軍,與日軍在武陟進行了20多次交戰(zhàn),打死100多名日軍。
五支隊還截獲一輛日本的吉普車,奪取了五十多支步槍和彈藥若干。
1938年10月,奉上級指示,五支隊上山整編,除了有病留守和地下工作者外,其余人全部北上太行山。
那么,后來這五兄妹怎樣了?
18歲的孫永宇,在1938年帶著五支隊上山整編,任八路軍晉東南獨立游擊支隊(即趙譚支隊)司令部行政管理股股長,后任指導(dǎo)員。
1941年,孫永宇隨部隊挺進魯西南,到達東明縣壩頭時,與兵力是自己3倍的日偽軍遭遇并展開激烈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他鎮(zhèn)定指揮,英勇殺敵,身負重傷,最后以身殉國,年僅21歲。
五支隊上山整編,編入八路軍晉東南獨立游擊支隊后,孫永宙,因作戰(zhàn)勇敢,身先士卒,被提拔為連隊指導(dǎo)員。
1940年,部隊轉(zhuǎn)戰(zhàn)于濮陽一帶,與日偽軍在濮陽東南的八公橋發(fā)生遭遇戰(zhàn)。
孫永宇為掩護戰(zhàn)友轉(zhuǎn)移,在手臂負傷的情況下,仍然率部分戰(zhàn)士阻擊敵人。
最后孫永宇身中四彈,拉響了手榴彈與日軍同歸于盡,獻出了17歲的生命。
2009年9月,孫永宇、孫永宙當(dāng)選“3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焦作英雄模范人物”。
2016年7月,被“時代豐碑”焦作英模人物評選活動組委會表彰為“時代豐碑”焦作英模人物。
長子孫永慈根據(jù)五支隊的安排沒有上山,在家鄉(xiāng)武陟從事地下工作。
抗戰(zhàn)勝利后,他打入國民黨河南財政廳從事地下活動,為我黨做了大量的工作。
次子孫永華,上山整編后在一次戰(zhàn)斗中腿部受傷,被日軍追趕時被一戶張姓的大媽藏在自家夾層墻中。
日本鬼子未搜出他,將全村群眾集中到張家院中。
翻譯官氣急敗壞地說,如果不交出八路軍傷員,全村群眾就要被全部槍殺。
孫永華在里面聽見了,勇敢走出夾墻,村里的群眾得救了,他卻日軍帶走。
途中,熟悉地形的他和另外兩名八路軍一起跳入上小下大的枯水窖中。
鄉(xiāng)親們聞訊趕來,將他們救出。
但孫永華跳下去之后受傷,最終落下了嚴(yán)重后遺癥,天陰下雨的時候就會劇烈頭疼。
孫永華為抗戰(zhàn)勝利和新中國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于1995年逝世。
孫永德,現(xiàn)名吳敏。
1938年參加五支隊,1939年到抗大華北干校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期滿后返部隊時,遇到鬼子追殺,她逃到吳莊的一吳姓人家中被救。
為了感謝吳家的救命之恩,她改名吳敏,好一個重情重義的武陟姑娘。
抗戰(zhàn)勝利后,孫永德和丈夫由黨組織安排轉(zhuǎn)入地下工作,秘密發(fā)展黨員,組織學(xué)生反抗蔣介石的獨裁。
解放后,孫永德在組織的安排下,遠赴蘇聯(lián)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期滿后回國任中蘇友好醫(yī)院副院長一直到退休,已逝世。
解放后,全國雙烈屬代表會議之前,孫永慈、孫永華、孫永德三兄妹專門請假回家看望母親。
他們都知道孫永宇和孫永宙已犧牲,不敢讓老人家知道。
后來,五支隊老隊員孫永增不經(jīng)意間將孫永宇、孫永宙犧牲的消息說了出來,全家人哭作一團。
唯有馮棉茹非常堅強,當(dāng)著大家的面,老人家沒有掉一滴眼淚。
兒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她不是鐵石心腸,怎能不心如刀割?
老人家強打精神,是怕孩子們難過,影響了為黨工作。
看看,多么偉大的一位母親啊。
馮棉茹懷著既悲痛又喜悅的心情參加了全國雙烈屬代表會議,會議期間,她老人家還受到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痛失兩個親生兒子之后,馮棉茹化悲痛為力量,沒有以烈士的母親自居。
她拿出孫永慈、孫永華寄來的錢給生產(chǎn)隊買豆餅,資助給給村里的苦難戶。
誰家孩子傷不起學(xué),她老人家也會資助。
老人家年過七旬還堅持下地鋤草、摘棉花,義務(wù)打掃自己門口的半條街。
1987年,馮棉茹這個偉大的母親與世長辭,走完了革命的一生、光榮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