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中的“金”
并非金黃色之意
而是來源于中國古人
對五行與世界萬物的認識
但在今秋
田間地頭
大地一片金黃
散發(fā)著讓人感到喜悅的
沉甸甸的金色光芒
今秋,金秋!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zhèn)合心村的稻田
↑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的稻田
↑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yè)。
麥浪滾滾
稻穗搖擺
到處彌漫著
成熟的豐收和喜悅
↑ 重慶市黔江區(qū)馬喇鎮(zhèn)蓮花社區(qū)村民在晾曬稻谷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農民晾曬收獲的玉米
↑ 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侗寨晾曬稻谷
這也是對辛苦了一年的農民
最美好的饋贈
↑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查看收割機卸下的稻子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愿每個人都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
迎來自己的果實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祝你
金秋無恙
幸福安康
轉自新華社
來源: 中國搜索
]]>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注釋
(1)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賞析
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jié)补嗥饋淼?;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兩句并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jié)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后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捴巳丝?,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度圃姟反嫫湓娝木?。
]]>說一個笑話,我是一個陜西關中人,在外地生活多年。但普通話一直說得不好,后來用電腦,學習打字,自小沒有學拼音,為此多花了一年時間,現在自己東西,都是自己慢慢敲出來的。有一天要打“農民”兩個字,按照習慣的發(fā)音打出longmin一串字母后,就是出不來“農民”這兩個字。出身農家,和農民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了也在關注三農,現在不認識這個“農”字!這些年,從西北到華北,走過十多個省份,去過五六十個城市,農民,掛在嘴上,也沒有一處說錯,沒有一個人質疑。現在就是打不出“農”字!不認識“農”字?查字典。這一查,出丑了!念了一輩子書,念錯了!農民,念nongmin,不念longmin。唉丟人!
接下來,按照關中話發(fā)音習慣,總結了與“農”相關的一些字,不同的發(fā)音,以便鄉(xiāng)親們免得再像我一樣鬧笑話
農,關中話念long。農業(yè),農民,農村都是long。
所以在關中從農村走出去,就被人夸獎,跳出“龍long(農)門”。
濃厚,濃度的“濃”,依然被陜西人說成long度。
但膿瘡,膿包,膿液的“膿”。被陜西人說成是neng。陜西人罵人說,看把你能的,都能得流了一大灘膿“neng能”
由于把膿包說成neng包,“膿”有“軟”這個特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將一些性格軟弱,干活慢騰騰的人,戲稱為某某人軟弱,“neng的像熟透了的杏?!?/p>
“聾子的耳朵樣子貨”,這個“聾”字,在陜西人口中讀作neng,一聲。
紅杏出墻的“杏”字的發(fā)音,卻是heng,一聲。
然而,然而,縱橫馳騁的“橫”,卻又讀成hong。
粟,關中話讀作xv。 還有通俗,習俗的“俗”。住宿,宿營的“宿”。肅然起敬,嚴肅,甘肅省的“肅”,在關中話里,都讀作xv。
過去看戲,小生念白,常有一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边@里三更,五更,一律念成jing!字典里沒有這個發(fā)音,關中農村老漢,都知道,三jing就是三更。
千年對錯,無法評說,不識字的老人口里念叨的是這樣,原來學校先生也是這樣教。但這一切,被微信,被電腦已經糾正了很多,起碼打字不能按老習慣來了。普通話,是繞不過去的,必須認真地學,踏踏實實地改。
任同斌 2022.09.15
]]>“金秋”中的“金”
并非金黃色之意
而是來源于中國古人
對五行與世界萬物的認識
但在今秋
田間地頭
大地一片金黃
散發(fā)著讓人感到喜悅的
沉甸甸的金色光芒
今秋,金秋!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zhèn)合心村的稻田。
↑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的稻田。
↑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yè)。
麥浪滾滾
稻穗搖擺
到處彌漫著
成熟的豐收和喜悅
↑ 重慶市黔江區(qū)馬喇鎮(zhèn)蓮花社區(qū)村民在晾曬稻谷。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農民晾曬收獲的玉米。
↑ 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侗寨晾曬稻谷。
這也是對辛苦了一年的農民
最美好的饋贈
↑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查看收割機卸下的稻子。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愿每個人都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
迎來自己的果實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祝你
金秋無恙
幸福安康
統(tǒng)籌:費茂華 周大慶劉金海
編輯:盧燁方欣胡競文邵澤東
記者:楊青 張楠范暉朱旭東 王罡楊敏張春雷吳德軍陶明
來源:新華社
]]>秋風拂過,稻菽飄香。
隨著中晚秈稻零星上市,秋糧收購工作正陸續(xù)展開,預計旺季收購量達1.85億噸。今年,國家繼續(xù)對主產區(qū)中晚稻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已建成5500多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將及時為農戶們提供糧食清理、干燥、收儲等服務,促進增收減損。
“種糧支持政策挺給力,農技專家耐心指導,幫助我們實現了高產,畝產超1400斤。”走進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常興鐸的玉米地,粗壯的秸稈上綴滿果實。
在貴州省開陽縣花梨鎮(zhèn)十字村,水稻剛收割完,田埂上的運糧車已做好準備。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村民早早簽訂了協議,每斤以高于市場價0.3到0.4元的價格收購稻子,鄉(xiāng)親們不用擔心稻子售賣的事。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實際增長4.2%。
大江南北,不同“豐”景,同樣的喜悅。
△“曬秋”一景
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再過不到半個月,沉甸甸的谷穗就可以脫殼成小米了。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米脂縣考察調研。途經一片田地時,總書記臨時叫停了車,走進田間,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長勢,感慨地說:“鄉(xiāng)親們今天的日子過得很踏實?!?/p>
“今年我種了小米650多畝,谷穗粗長、顆粒飽滿,百分之五十的谷穗已經發(fā)黃,畝產相較去年要高出100至120斤,每斤能賣10元左右?!必S收時節(jié),村民們滿懷期待。
△9月15日,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職工駕駛大型機械搶收豐收的大豆。
今年,國家繼續(xù)對主產區(qū)中晚稻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斤1.29元、1.31元。
日前,多部門發(fā)文要求切實做好2022年秋糧收購工作。文中明確提出,要讓農民賣“明白糧”“舒心糧”,要著力提升現場服務水平,做到價格上墻、標準上榜等工作。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正密切跟蹤秋糧上市情況,認真組織開展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切實強化收購監(jiān)督檢查,堅決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河北邢臺賈宋鎮(zhèn)武莊村,農民梁立峰有本細致的“種糧賬”。
“今年小麥平均畝產1200多斤,每斤能賣1.6元,我種植了500畝,能收入近100萬元呢?!?/p>
“這個屬于植保機械,政府有補貼?!绷毫⒎宓摹胺N糧賬本”上,每筆賬都清清楚楚——自走式噴藥機,一臺5萬元、補貼1.5萬元。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的大豆地里,種糧農民劉琦也在算賬。今年,劉琦種植了8000畝的玉米和大豆,到目前為止已經領取了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和耕地地力補貼將近70萬元。
△甘肅平涼農民喜獲豐收。
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fā)放一次性補貼,統(tǒng)籌支持秋收秋種,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這已是今年中央財政第三次下達補貼資金,既支持種糧的小農戶發(fā)展生產,又為新型經營主體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提供支撐。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
“瞧,這就是用火山石斛做的茶,長在火山石上的石斛?!?/p>
施茶村,坐落在火山腳下的海南省??谑行阌^(qū)石山鎮(zhèn)。萬年前的火山爆發(fā),給這里留下了遍地的火山巖。
“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fā)展特色農業(yè)、鄉(xiāng)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沿著石板路走進施茶村火山石斛園,了解石斛規(guī)?;N植等情況。
火山巖曾被村民當做廢料,現在成了石斛生長的樂土。石斛產業(yè)“盤活”了施茶村的發(fā)展。
△施茶村通過“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fā)展石斛產業(yè)。
目前,施茶村的石斛基地已由最初的200畝擴大到近千畝,品種也從一兩個發(fā)展到60多個。
石斛研粉、石斛鮮條、石斛酒、石斛化妝品……施茶村石斛產業(yè)園有了一條條產品線。
3600元、2.4萬元、3.2萬元,2013年到2021年,施茶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
如今,“因石致富”的施茶村有了個大計劃——打造一條20公里的火山特色旅游道路,將施茶8個自然村、5個火山口、9個溶洞串起來。
如今,我國鄉(xiāng)村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累計創(chuàng)建140個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集群、250個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1300多個農業(yè)產業(yè)強鎮(zhèn)、3600多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一批鄉(xiāng)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yè)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高地正蓬勃發(fā)展。
金秋九月,大興安嶺斑斕多姿。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的鄉(xiāng)間路兩邊,一排排成熟的沙果,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
當地將小沙果做起產業(yè)“大文章”:新鮮沙果可以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醬等產品,賞花節(jié)、采摘節(jié)的舉辦讓更多農民吃上了產業(yè)飯。
△沙果干制作
今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yè)的比重將達到55%以上,重點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yè)發(fā)展,多措并舉增加老百姓的家庭經營性收入。
收獲,不僅在田間地頭。
在陜西柞水縣小嶺鎮(zhèn)金米村,小小的直播間把“小山村”和廣闊的“大世界”連接了起來。
△村民在大棚內觀察木耳長勢。
2020年4月20日下午,金米村主播李旭瑛和負責人趙少康正在做直播前的準備。
習近平總書記走到直播平臺前,同他們親切交談,詢問產品銷售情況??倳浾f,電商作為新興業(yè)態(tài),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2021年金米村年銷售木耳65噸,其中網絡銷售40噸左右,銷售額達850萬元。
今年秋天,金米村的木耳電商銷售更火了,預計發(fā)展300萬袋。網友們笑稱“蜂擁‘耳’上”。
△金米村現代農業(yè)園,農產品直播已經成為“日常”。
2021年,超過100萬農戶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電商帶給農民一條新的致富路。
今年,農業(yè)農村部等部門發(fā)布關于開展2022年農業(yè)現代化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推進電子商務進鄉(xiāng)村,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等新業(yè)態(tài)健康發(fā)展”。
秋收時節(jié),各地政府部門積極推廣電商直播,通過舉辦直播技能培訓等,讓農戶更好地推廣特色農產品。
△茶農向網友介紹勐海普洱茶。
“大家好,歡迎來到沿河農產品直播間……”對著手機正在直播的陳琴霞是貴州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界鎮(zhèn)一位村民。
經過電商老師的培訓,陳琴霞在鏡頭前從容而自信。
看到屏幕上出現“我要6桶紅薯粉”“要袋牛肉干”等留言,陳琴霞很激動,這是她第一次嘗試直播帶貨。直播帶貨,成了陳琴霞和當地一群“新農人”的“新農活”。
秋收時節(jié),線上線下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做農民,干農業(yè),種糧食,大有前景!”
穩(wěn)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發(fā)展鄉(xiāng)村產業(yè),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搞好鄉(xiāng)村建設,為農民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總監(jiān)制丨錢蔚 王姍姍
監(jiān)制丨 張鷗
制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編輯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楊彩云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金秋”中的“金”
并非金黃色之意
而是來源于中國古人
對五行與世界萬物的認識
但在今秋
田間地頭
大地一片金黃
散發(fā)著讓人感到喜悅的
沉甸甸的金色光芒
今秋,金秋!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zhèn)合心村的稻田
↑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的稻田
↑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yè)。
麥浪滾滾
稻穗搖擺
到處彌漫著
成熟的豐收和喜悅
↑ 重慶市黔江區(qū)馬喇鎮(zhèn)蓮花社區(qū)村民在晾曬稻谷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農民晾曬收獲的玉米
↑ 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侗寨晾曬稻谷
這也是對辛苦了一年的農民
最美好的饋贈
↑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查看收割機卸下的稻子
愿每個人都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
迎來自己的果實
祝你
金秋無恙
幸福安康
轉自新華社
來源: 中國搜索
]]>三江平原“流金淌銀”?!稗Z隆隆”,一臺臺聯合收割機駛過,“唰唰唰”,沉甸甸的稻穗被“吃”進機器,行進間,黃澄澄的稻谷“吐”入運輸車,身后,粉碎的秸稈還入田間?!耙恢甑舅肫骄?30多粒,顆顆飽滿,單產突破1200斤!”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技術員陸向導一臉喜悅。
豐收里滿載幸福,豐收里飽含牽掛。
2018年9月25日,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七星農場,在北大荒精準農業(yè)農機中心一樓展示大廳,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總書記這么關心糧食,咱干得起勁!”陸向導掰著指頭說,“這些年,種糧好政策接連不斷,新農機給力,‘慧’種地升級,我們農場120多萬畝稻田實現智能化作業(yè),端穩(wěn)‘飯碗’更有底氣?!?/span>
金秋時節(jié),大江南北,五谷豐登,瓜果飄香。歡慶豐收的人們不會忘記,每到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總書記的節(jié)日寄語總會如期而至:“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yè)、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聲聲入耳,句句暖心,映照著總書記愛農為農、重農強農、興農惠農的深厚情懷。
時光荏苒,今昔巨變。日子美起來的鄉(xiāng)親們不會忘記,深山小院里的歡聲笑語,農家炕頭上的噓寒問暖,田間地頭的細致追問,總書記的心和鄉(xiāng)親們貼得很近很近。
愛農
“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
昔日鹽堿地,今朝新綠洲。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里,綠油油的大豆、紅色的藜麥、成片的金銀花,風景如畫。
農技負責人羅守玉念念不忘:“去年10月21日,總書記來到這里,彎下腰來摘了一個豆莢,剝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羅守玉至今都倍感親切:“總書記問得細、問得深、點得透,一看就是行家里手?!?/span>
“總書記關注的這個大豆品種,今年又將是個好收成,做出來的豆?jié){細膩少渣。”羅守玉說。
干農活的“老把式”,打糍粑的“會家子”,不經意間流露的勞動本色,深深印刻在農民的心里。對村民石拔三說“你是大姐”,拉著馬克俊的手叫“老弟”,發(fā)自內心地把鄉(xiāng)親當親人。
這份情懷,源自成長經歷。
“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笨倳涍@樣描述那段艱苦卻受益終生的歲月。
50多年前,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陜北高原當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7年。那會兒,當地老百姓常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鼻嗄炅暯酱鬄橛|動,“感覺農民怎么這么苦啊。”
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在梁家河的歲月,這位鄉(xiāng)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后生”,什么活兒都干過,啥苦都吃過。擔任梁家河村支書,他帶領村民修了陜西第一座沼氣池,打了灌溉井,辦了鐵業(yè)社、縫紉社,短短一年多,貧窮的小山村煥發(fā)生機。
從“窮窩窩”里走出來,深知鄉(xiāng)親們的苦,讀得懂鍋里的窮,感受得到受窮的痛,“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要看看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是我們人民最基本生活情況的反映?!?/span>
在河北正定,跑遍所有農村,“常常把一張桌子擺在大街上,吆喝大家過來,有什么事就找我說說?!币晃焕洗竽锖湍贻p的習近平同志說悄悄話的照片,定格了那段時光。
在福建寧德,到任3個月走遍9個縣,最遠到了福鼎縣的崳山島,最高去了屏南縣的仙山牧場。
到任浙江后,一年多時間深入全省90個縣市區(qū)。
在上海僅7個月,跑遍了全市19個區(qū)縣。
這位“黃土地的兒子”將對人民的赤子之情銘刻心間:“我們這代人有一份情結,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span>
這份情懷,彰顯不變初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2012年隆冬時節(jié),皚皚白雪覆蓋巍巍太行,總書記踏雪來到河北阜平。駱駝灣村里,石頭鋪成的小路坑坑洼洼。村民唐宗秀把總書記挽進了家,“總書記進了屋,就坐在俺家炕沿上,問收入有多少、糧食夠不夠……”
出駱駝灣村向南1.5公里,是顧家臺村。村民顧成虎記得清楚:“總書記在我家時,看到我袖口破了,特意叮囑隨行人員在給我的慰問品中加了件棉大衣??倳浭莻€細心人,把咱老百姓裝進了心里?!?/span>
對鄉(xiāng)親們最濃的情,凝成千金之諾:“小康路上,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qū)掉隊”。
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從黃土地到黑土地、從零下十幾攝氏度到海拔4000米,溝壑縱橫的高原路、坡急溝深的盤山路、覆滿冰雪的鄉(xiāng)村路、麥浪滾滾的田間路,串串足跡,丈量著從貧困到小康的距離,印證著執(zhí)政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總書記首提“精準扶貧”的地方,發(fā)生美麗嬗變:一顆獼猴桃帶來一項新產業(yè),一個小山村吸引一批批新游客。
幾十公里外的花垣縣梳子山村,曾經,陡峭的山像梳子一樣把村子分隔成6個寨子?!熬珳史鲐毎胃F根,新修的19公里公路把6個寨子連起來?!贝妩h支部書記龍紹英說,路一通,產業(yè)活,臘肉深加工、茶樹種植、特色養(yǎng)殖,村民們蹚出了致富路。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脫貧攻堅,8年彈指一揮間,一個個貧困村莊山鄉(xiāng)巨變,小香菇做成大產業(yè),小土豆變身“金豆豆”,光伏發(fā)電成了“鐵桿莊稼”……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創(chuàng)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在鄉(xiāng)村里讀懂中國。千年夢想,今朝夢圓,當代共產黨人書寫最生動、最真實的中國故事。
這份情懷,體現為民本色。
泱泱大國,治國理政千頭萬緒。在總書記心中,“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從40多年前翻修陜北農村公廁,到后來在正定縣整治連茅圈,“農村改廁,這個事情是我一直關心的。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啊,也知道農村上個廁所是真的不方便?!?/span>
在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村民徐海成家的院落里,總書記為村里的規(guī)劃支招:“改廁問題也要科學設計?!?/span>
在山西呂梁山區(qū)宋家溝新村村民張貴明家中,總書記為他們家生活條件改善、用上了沖水馬桶感到由衷高興。
山高水長,本色依舊。“糧食夠不夠吃”“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這些困擾鄉(xiāng)親們的“小事”,擺在總書記的案頭、記在總書記的心中,也一項項列入中央重要會議日程,一次次成為惠農政策發(fā)力點。
鄉(xiāng)親們嘗到政策的甜,打心眼兒里念著黨的好。
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唐宗秀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新疆疏附縣阿亞格曼干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說:“如果總書記再來,我要給他獻上鮮花。鮮花象征著我們的幸福生活!”
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同胞載歌載舞:“共產黨瓦吉瓦(好得很),習總書記卡沙沙(謝謝)!”
…………
重農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yè)、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百年變局交織世紀疫情,發(fā)展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更加復雜多變。今天的中國,“三農”分量有多重?
“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yè)、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穩(wěn)住農業(yè)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
胸懷大局,洞察大勢,這份情懷格外深厚、凝重。
今年4月10日,海南考察第一站,總書記走進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談起種子話題語重心長:“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wěn)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span>
今年6月8日,四川考察第一站,總書記走進太和鎮(zhèn)永豐村稻田深處,俯身察看秧苗長勢。放眼廣袤田野,總書記思慮深遠:“民以食為天。推進農業(yè)現代化,既要靠我們中國的農業(yè)專家,也要靠我們中國的農民,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實現糧食安全的目標。”
一粒種,一株苗,總書記牽掛的是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思謀的是一個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連年豐收,大國糧倉是不是高枕無憂?
“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zhàn)術問題;糧食安全則是戰(zhàn)略問題。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社會穩(wěn)定、人心安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句句箴言,字字深重。
放眼廣袤糧田,一些現象令人心痛。今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語氣凝重:“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補平衡上弄虛作假,搞‘貍貓換太子’”“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
一記記響鼓重錘,正是于安思危、于治憂亂的深長考量。
諄諄告誡化為堅決行動。今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在東北,“耕地中的大熊貓”更綠更肥;在河南,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在廣西,田長制扎牢耕地保護網。戰(zhàn)汛情、促弱苗、防蟲害,政策及時跟進,一系列硬措施精準到位,一批批農技員扎根田間,億萬農民辛勤付出,換來了來之不易的豐收,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贏得主動權。
關注國家糧食安全的大賬,也關心一家一戶的小賬。
2020年夏天,總書記頂著烈日,走進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xiāng)村生態(tài)觀光園,在稻田深處,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村民們告訴總書記,每月務工費3000多塊,年底還有分紅。一位年輕村民笑著說,一畝地一年800塊的土地流轉費,鄉(xiāng)親們土地流轉多的三四十畝地、少的十多畝地,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大家都是股東了!”總書記幽默的話,引來鄉(xiāng)親們會心的笑聲。
社會資金注入,企業(yè)化運營,農民廣泛參與,“土地入股”“貸款擔?;稹钡刃履J剑屛羧盏牡咎镒兂闪水a業(yè)園區(qū)。
總書記叮囑:“發(fā)展鄉(xiāng)村產業(yè),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剝奪或者削弱農民的發(fā)展能力。不能把農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紅紅火火的,卻跟農民沒關系。要共同致富?!?/span>
在總書記心中,一家一戶的小賬分量不輕:“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
春風化雨,一系列好政策落地生根。從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到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從重點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yè)發(fā)展,到以創(chuàng)業(yè)帶就業(yè)、以就業(yè)促增收……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鄉(xiāng)村發(fā)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總書記思考深邃。
“縱覽歷朝歷代,農業(yè)興旺、農民安定,則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農業(yè)凋敝、農民不穩(wěn),則國家分裂、社會動蕩?!?/span>
“我國發(fā)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fā)展不充分。”
“不管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展到哪一步,農業(yè)都要發(fā)展,鄉(xiāng)村都不會消亡,城鄉(xiāng)將長期共生并存,這也是客觀規(guī)律”。
立足世情國情,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成為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方針。
2020年1月19日,總書記來到云南騰沖市清水鄉(xiāng)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脫貧后的村民李發(fā)順一家,住進了“大五架”房,一正兩廂一照壁,上下兩層,干凈結實。
堂屋、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總書記一間一間細細看過去。在廚房里,擰開水龍頭,試試自來水。打開冰箱門,看到有菜有肉,掀開鍋蓋,一陣飯香撲鼻而來。
一家一戶,就是一村一寨的真實寫照。從“泥水路”到“水泥路”,從“籬笆房”到“小庭院”,從“結繩記事”到民族共融……村情展室里,一幅幅新老照片鮮明對比,佤寨交通、住房、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翻天巨變,讓總書記頻頻稱贊。
一村一寨,就是一個時代的生動縮影。10年來,全國農村衛(wèi)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公共設施提檔升級,水、電、路、網加快建設,“環(huán)境美”攜手“生活美”一起來敲門,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成為廣大農民的幸福家園。
以大歷史觀看“三農”,站在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看“三農”,這份情懷展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智慧,彰顯“以歷史映照現實”的政治清醒。
興農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xiāng)村振興,促進農業(yè)高質高效、鄉(xiāng)村宜居宜業(yè)、農民富裕富足”
懸崖村的路,一直掛在總書記心上。
2017年全國兩會,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談到有關這個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tài),感到很揪心?!?/span>
今年全國兩會,總書記依然放心不下:“鄉(xiāng)親們都下來了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里發(fā)展起了旅游,日子越來越好?!眮碜?span id="0ku6qwa"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4448588">四川省民政廳的益西達瓦委員帶來了懸崖村的新消息??倳涀屑毝嗽斔闷鸬膬蓮堈掌?。一張,是昔日掛在陡峭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藤梯;另一張,今日的鋼梯直入云霄,鄉(xiāng)親們走得踏實、走得穩(wěn)當。
懸崖村的路還在延伸。順著山勢,一條新的硬化路盤旋而上?!奥吠óa業(yè)旺,205畝油橄欖今年就能大面積下果,臍橙長勢正好,彝繡社里姐妹們飛針走線,努力繡出新天地?!瘪v懸崖村第一書記李廷坤說。
從藤梯到鋼梯,再到硬化路,懸崖村之變,印證了從脫貧攻堅到鄉(xiāng)村振興的歷史大邏輯。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span>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xiāng)村振興,促進農業(yè)高質高效、鄉(xiāng)村宜居宜業(yè)、農民富裕富足?!?/span>
著眼民族復興,謀劃國家未來,這份情懷更顯深遠、宏闊。
農村未來什么樣?
2020年全國兩會,總書記意味深長回憶起他在陜北插隊,“我那時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什么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們講了幾個心愿?!?/span>
從“吃飽肚子”到“吃‘凈顆子’”,再到當年看來高不可攀的“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老鄉(xiāng)們再努力想了又想,期盼“將來干活挑著金扁擔”。
“金扁擔”正從暢想變成現實。
在黑龍江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合作社門前展示欄的一張照片上,一臺插秧機格外引人注目。
“總書記當年就是踏上這臺插秧機,手扶方向盤,察看儀表盤,親切詢問技術人員機械的工作原理、購買價格、插秧效率等?!睍r隔6年,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對總書記考察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過去種地都是‘四輪子’,滅蟲是藥壺,收割是鐮刀?,F在全是‘大馬力’,滅蟲用飛機航化作業(yè),天上飛的、地下跑的,都是種糧好幫手,以前半年的活,現在10來天就干完了?!痹瑒俸Uf,6年來,合作社探索農業(yè)生產托管服務,入社社員從82人增加到349人,為農民節(jié)本增收300萬元以上。
廣袤田野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農機“長眼睛”“裝大腦”,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10年來,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營業(yè)收入達到近25萬億元,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yè)收入超過7000億元。鄉(xiāng)村產業(yè)不斷積蓄新動能。
不只“金扁擔”。順應億萬農民新期盼,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20個字勾勒出未來鄉(xiāng)村更加壯美的新圖景。
新發(fā)展階段,農業(yè)農村面臨新情況新問題,“三農”工作更加復雜。
總書記當過農民,有著深厚的農民情結,問計于民、傾聽民聲的品格一以貫之。
“習書記從不在辦公室閑坐?!碑斈甑恼h委辦干部回憶說,習近平經常帶著縣委工作人員搞調查,“特別選在縣城大集的時候,在大街上擺上桌子,拉著來趕集的老百姓做調查”??h委機關大門也總是敞開的,背著糞筐的老農徑直進來同習近平交談。
2016年全國人代會審議現場,總書記用了20分鐘向一名村黨委書記了解當地發(fā)展情況?!芭Q蛴势趲讉€月”“村黨委有多少人”“種什么莊稼”“水產養(yǎng)殖怎么發(fā)展”……總書記掰開了問,青海貴德縣大史家村黨委書記畢生忠揉碎了答。
2019年4月15日,總書記一早從北京出發(fā),乘飛機、轉火車、換汽車,翻過一座座山、爬過一道道梁,來到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走進老黨員、脫貧戶馬培清家,已是下午五六點鐘,總書記親切地招呼大家坐下來細細聊,“換了三種交通工具到這里,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眼睛向下、走進群眾。一次次基層調研察實情,一次次座談會議集民智,發(fā)展為了誰、依靠誰、發(fā)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有了清晰答案。
鄉(xiāng)村振興為農民而興?!耙詫嵤?span id="mykeqck"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556733">鄉(xiāng)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宜居宜業(yè)美麗鄉(xiāng)村”“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
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氨仨毥ㄔO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xiāng)村振興干部隊伍”“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fā)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投身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
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艾F在從整個國家來講,實現了全面小康,接下來要走推進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農村就是要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方方面面都還要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span>
怎么富裕農民?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
2020年7月,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來到位于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入社以后,大家感覺怎么樣?”在合作社場院里,總書記開了個現場調研會。
“非常好!”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列舉入社后的實惠:
“一年分紅8000多元,逢年過節(jié)合作社還給大家分豆油白面發(fā)福利”“我在合作社當農機手,每月領固定工資”“我得空在家里種種菜,還能去市場上換個零花錢”“我平時在外打工搞室內裝修,一年收入4萬多”“我養(yǎng)了10多頭牛,一年收入七八萬呢”……
“厲害??!土地流轉了,大家騰出手來了,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搞些副業(yè),多渠道增加收入。你們的探索很有意義,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合作社發(fā)展道路,農業(yè)科技水平、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yè)生產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笨倳浭指吲d。
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各項農村改革扎實推進,新型農業(yè)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土地“活”了,資源“醒”了,鄉(xiāng)村大地,活力奔涌。
農民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每天傍晚,馬莊村神農廣場分外熱鬧,農民樂團忙著排練節(jié)目。“總書記還點贊過我們的節(jié)目呢!”馬莊農民樂團成員徐娜激動地回憶。
2017年12月12日,總書記在江蘇徐州市賈汪區(qū)馬莊村考察時指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文化振興為鄉(xiāng)村鑄魂。”賈汪區(qū)委書記薛永說,這幾年,各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廣場舞隊、百姓合唱團,每周舉辦閱讀分享活動,每月舉辦升旗儀式,每年舉行鄰里互助節(jié),提振鄉(xiāng)親們的精氣神。
文明鄉(xiāng)風勁吹廣袤田野。今天的中國農村,公共文化體系更加健全,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今天的中國農民,收獲的不只是甜蜜的果實,更是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時間刻錄恢弘史詩,又將續(xù)寫新的篇章。
“隨著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啟,鄉(xiāng)村振興的要素會更加活躍,那里仍然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笨倳浀溺H鏘話語,激蕩人心。
喜慶豐收的鄉(xiāng)親們,又在盤算新的耕耘。希望的田野,將播下新的希望。
(本報記者趙永平、朱雋、顧仲陽、王浩、常欽、李曉晴)
]]>“金秋”中的“金”
并非金黃色之意
而是來源于中國古人
對五行與世界萬物的認識
但在今秋
田間地頭
大地一片金黃
散發(fā)著讓人感到喜悅的
沉甸甸的金色光芒
今秋,金秋!
↑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zhèn)合心村的稻田。
↑ 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的稻田。
↑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yè)。
麥浪滾滾
稻穗搖擺
到處彌漫著
成熟的豐收和喜悅
↑ 重慶市黔江區(qū)馬喇鎮(zhèn)蓮花社區(qū)村民在晾曬稻谷。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農民晾曬收獲的玉米。
↑ 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侗寨晾曬稻谷。
這也是對辛苦了一年的農民
最美好的饋贈
↑ 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查看收割機卸下的稻子。
↑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愿每個人都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
迎來自己的果實
↑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祝你
金秋無恙
幸福安康
統(tǒng)籌:費茂華 周大慶 劉金海
編輯:盧燁 方欣 胡競文 邵澤東
記者:楊青 張楠 范暉 朱旭東 王罡 楊敏 張春雷 吳德軍 陶明
]]>“金秋”中的“金”
并非金黃色之意
而是來源于中國古人
對五行與世界萬物的認識
但在今秋
田間地頭
大地一片金黃
散發(fā)著讓人感到喜悅的
沉甸甸的金色光芒
今秋,金秋!
↑ 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zhèn)合心村的稻田。
↑ 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的稻田。
↑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qū),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yè)。
麥浪滾滾
稻穗搖擺
到處彌漫著
成熟的豐收和喜悅
↑ 重慶市黔江區(qū)馬喇鎮(zhèn)蓮花社區(qū)村民在晾曬稻谷。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農民晾曬收獲的玉米。
↑ 村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小黃侗寨晾曬稻谷。
這也是對辛苦了一年的農民
最美好的饋贈
↑ 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查看收割機卸下的稻子。
↑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愿每個人都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
迎來自己的果實
↑ 在康平縣方家屯鎮(zhèn)東小陵村,農民展示收割的谷穗。
祝你
金秋無恙
幸福安康
統(tǒng)籌:費茂華 周大慶 劉金海
編輯:盧燁 方欣 胡競文 邵澤東
記者:楊青 張楠 范暉 朱旭東 王罡 楊敏 張春雷 吳德軍 陶明
]]>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 古元/繪
在1944年的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大會和建設展覽會上,共出現了美術作品3545張,包括圖表、布畫、人像、連環(huán)畫、木刻、剪紙、畫冊等各種樣式,群眾最喜歡的就是展示邊區(qū)生產建設成就和英模故事的新年畫和新連環(huán)畫。
延安美術工作者多為新興木刻運動參與者。中國新興木刻運動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興起并蓬勃發(fā)展的以木刻版畫為藝術形式、以抗日救亡和革命運動為主要內容的美術運動。新興木刻運動是在魯迅的關心和倡導下產生發(fā)展的。在木刻運動中,魯迅將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進行融合,“為大眾”是魯迅木刻理念的根本指向。
1942年5月之后,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深入工農兵生活,深切感受工農兵真實生活狀態(tài),為創(chuàng)作出為工農兵所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奠定了生活基礎。新年畫就是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后結出的碩果。這些被稱為“翻身年畫”的新年畫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新年畫不但滿足了工農兵的審美和實用需要,還有力推動了黨的政策宣傳與抗戰(zhàn)動員。
1943年底,江豐帶領魯藝美術系師生開始創(chuàng)作大批新年畫。他于1944年創(chuàng)作了木刻新年畫《念書好》。《念書好》完全運用民間傳統(tǒng)年畫的形式與人物。作品的主體是一對童男童女,身上穿著傳統(tǒng)的喜慶服裝,周圍都是民間傳統(tǒng)喜慶和豐收的意象,上方是畫著雙魚與金錢的燈籠,寓意年年有余,掛著燈籠的是寓意吉祥的花草,兩側是蝙蝠圖案,寓意雙福到來。這些吉祥意象上寫著作品的主題“念書好,念了書,能算賬,能寫信”。畫面下方是麥穗、玉米、南瓜等各種農作物,都是豐收的象征。作品的構圖、人物、意象都是工農兵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喜慶吉祥的符號,農民看這樣的作品,完全能理解作品的主題。
1944年開始,力群不定期下鄉(xiāng)。在工農兵生活中,力群用藝術的美謳歌人民的生產生活。“我和大家一起進行了新年畫的創(chuàng)作,終于在創(chuàng)作中對它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創(chuàng)作出著名的年畫套色木刻《豐衣足食圖》。其實這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思想感情來了一番改造。我想這個改造確實是必要的。這種改造,也就是從對于西洋資產階級美術的愛好走向對于中國民間美術喜愛的一種感情的轉變。由于這種思想感情上的轉變從而贏得了農民對于我的美術作品的喜愛?!?/p>
新年畫之新首先在于主題新,既包含了傳統(tǒng)年畫驅兇避邪和祈福迎祥兩大主題,又包含了政策宣傳。其次在于人物新。傳統(tǒng)年畫的形象以神靈為主,現實中的美女、娃娃、動物、花卉等為輔,形象帶有超現實的特點;新年畫的形象以工農兵為主體,源于現實生活,表現工農兵在黨的領導下的生產、生活和革命斗爭。最后在于創(chuàng)作方法新。傳統(tǒng)年畫作品由多人配合完成,畫商、畫工、印工各司其職;新年畫由創(chuàng)作者獨立完成,創(chuàng)意、刻版、印刷一體。傳統(tǒng)年畫主要用中國傳統(tǒng)木刻的雕版形式刻制;新年畫則主要源自歐洲的木刻版畫傳統(tǒng),是西方木刻民族化的產物。但新年畫在表達政治主題與凸顯工農兵形象中添加了傳統(tǒng)年畫的元素,使工農兵形象與傳統(tǒng)年畫的人物形象結合,也吸收了傳統(tǒng)年畫的裝飾性元素。同時新年畫也吸收了工農兵的意見,滿足工農兵的審美需要。王曼碩回憶:“大家畫好了底稿,曾拿到橋兒溝街上展覽。平日的創(chuàng)作也不斷拿去征詢老百姓的意見。如《勞武合作》,畫面是表現武裝保衛(wèi)耕種的。幾個農民扛著鋤頭在前面走,一個民兵扛槍在后面。一個老鄉(xiāng)看了說,后面的民兵也應該拿把鋤頭。否則,前面的人好像被后面扛槍的壓迫著去生產的,而且沒有敵人時還可以一起翻地……他們看畫不但要看畫的意思(指內容),而且要看技巧表現得好不好。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我們學習到不少的東西,最主要的是糾正了許多同志不注意內容,只從形式或技巧上欣賞作品的舊觀點?!?/p>
在延安美術工作者中沃渣的作品歐洲木刻味是最濃的,然而他在1944年卻創(chuàng)作出新年畫《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完全是民族形式大眾風格。該畫既呈現了農民形象與勞作場面,又描繪了繁多的六畜與作物,表達了農民憧憬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美好生活的愿望。畫中所有的形象都是農民生活中常見的,作為年畫貼在家家戶戶,配合過年的喜慶氛圍,潤物無聲。
魯藝木刻工作團在前線宣傳時,發(fā)現工農兵喜歡鮮亮的色彩。延安新年畫色彩最鮮亮的非張曉非的《人興財旺圖》和《識一千字》莫屬?!度伺d財旺圖》畫面正中是一個坐著拿撥浪鼓的全身穿著傳統(tǒng)喜慶衣服的胖娃娃。娃娃身邊都是農民生活、勞動場面,有洗衣、喂養(yǎng)、全家過年玩耍、豐收、織布、運輸、全家吃團圓飯,綜合了邊區(qū)農民現實生活與理想狀態(tài)。作品以大紅大黃作為主色表現喜慶氛圍,所有的元素都是傳統(tǒng)年畫中的喜慶元素。黨中央號召文化工作者要讓工農兵識一千字,張曉非創(chuàng)作了新年畫《識一千字》。畫面正中是一位青年女性和兩個小孩,女人在教兩個小孩寫字,寫“生產”。他們都身穿傳統(tǒng)喜慶服飾,衣服的樣式、顏色、裝飾都是傳統(tǒng)年畫常用的元素。臉也是傳統(tǒng)年畫里代表健康青春的典型的臉龐,而且吸收了農民的審美趣味,畫得很美。張曉非完成此畫后拿給江豐看,江豐給予積極肯定,“這兩幅畫有新鮮感,特別是《識一千字》,對民間藝術的吸收和運用比較好,是新年畫創(chuàng)作的一大收獲”。
邊區(qū)百姓喜歡看有頭有尾的故事,因此部分新年畫采用連環(huán)畫形式。彥涵的新年畫《移民到陜北》用裝飾性的上中下三層構圖呈現了淪陷區(qū)、國統(tǒng)區(qū)人民不堪戰(zhàn)爭和國民黨政府盤剝壓榨,紛紛逃到解放區(qū),獲得了陜北人民熱烈歡迎的事實。古元的新年畫《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分五行構圖,每行都是軍愛民、民擁軍的情景。具有連環(huán)畫性質的多層構圖形式能容納更多場景,視覺沖擊力強,工農兵喜聞樂見,藝術效果與宣傳效果都很好。
翻身人看翻身畫,新年畫繪新生活。延安新年畫是新文化啟蒙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民間傳統(tǒng)美術的首次融合。它以新文化啟蒙思想為本源,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本質,以文藝民族形式大眾風格為本體,為工農兵服務,吸收傳統(tǒng)年畫的審美規(guī)范、創(chuàng)作原則與藝術風味,展現邊區(qū)人民在黨領導下的幸福生活與革命行動,宣傳了黨的主張,提升了工農兵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為中西美術融合進行了寶貴探索。
(作者:閔靖陽,系南通大學中國紅色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 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