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象征著萬物復蘇、氣象更新,對于古代農(nóng)耕文明來說意義重大,所以在當時還要舉行迎春之儀。在民間,有很多關(guān)于立春的說法,其中有這樣一句非常特別的俗語,叫做:“黑兔逢雙春,五人須避春!”
那么這句俗語中的黑兔和雙春是什么意思,哪五種人需要注意?而今年又是閏二月,這句話有啥禁忌和講究,又是否有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關(guān)于這方面的話題。
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大概都清楚,一般情況之下,立春在一年當中只出現(xiàn)一次,而今年卻是個例外,因為在2023年陰歷中將要出現(xiàn)兩個立春的節(jié)氣,所以謂之“雙春”。那什么又叫做“黑兔”呢?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是通過陰歷來紀年的,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環(huán)組成。
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以此類推,那么2023年正好是癸卯兔年,在五行之中,天干排列為: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也就是說癸在五行中屬水,巧合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的顏色分別是:白、青、黑、赤、黃,所以癸卯年就被稱作黑兔年。
2023年之所以有兩個立春,主要與陰歷閏月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眾所周知,陽歷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周制定的;而陰歷則是以月亮的變化而制定。簡單地說。陰歷一個月平均為29.5306天,那么12個月就是354天或者355天,與陽歷相差10天左右。
以此推算的話,3年累計的時間差大約在一個月左右,因此為了協(xié)調(diào)陰陽兩歷,亦為了防止四季脫節(jié),于是就增加了一個閏月。因為2023年正好有一個閏二月,一年的時間拉長為383天,所以就產(chǎn)生了一年兩立春的現(xiàn)象(正月十四和臘月二十五)。
那么又為什么說五人須避春呢?這里的避,其實就是指有五種人在今年的生活中需要多多注意身體,即屬鼠、鼠兔、屬龍、屬馬和屬雞的人會犯太歲。如果要解釋清楚什么是太歲和歲星,一篇文章顯然是不夠的。
我們只需要知道,古人口中的歲星其實就是指木星,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正式將其命名為木星。木星繞太陽運行30度,大約等于地球繞太陽一周,也就是一年,所以古人根據(jù)五行方位推測出以上五種屬相的人碰到癸卯年即會犯太歲,是一種不吉利的現(xiàn)象。
不過,另外還有一種避春的說法并不是指屬相,而是指體虛多病者,立春雖然代表春天的來臨,但是萬物復蘇的同時,疾病也會在體內(nèi)不知不覺中發(fā)生。比如體質(zhì)比較差的人和有基礎病的人,這五種人分別是:體虛者、體寒者、夢淺者、易哀者、易怒者。
相比于第一種說法,我還是覺得第二種說法更科學,也更合理一些,因為體弱體虛的人,最怕極寒或者極熱的天氣。而立春又是冬季和春季的交替時間,溫度溫差起伏比較大,且不要因為溫度回升就無所顧忌。
尤其是體弱多病者很容易引發(fā)疾病,所以這些人絕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注意保暖。至于犯太歲之說,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也是古人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所以我們應該予以借鑒,更應很好的將其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