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家洼村位于鄉(xiāng)政府西北3.9千米處,距陵城區(qū)政府11千米。東鄰吳家寨,南鄰蘆莊,西鄰閻官屯,北鄰李士公。全村165戶,640口人,皆為漢族,其中90歲以上的3人。耕地1920畝,以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為主。
相傳,明弘治年間(1488~1505),巨姓始遷祖從山東即墨縣遷此定居,同時期呂姓、張姓始遷祖在不遠(yuǎn)處定居。隨著人口的增長,各自成村落,分別是東北方的呂家莊子,西邊的張家莊子,中間為巨家莊子,三個自然村人口都很少,1958年公社將這三個村組建為一個大隊,下設(shè)三個生產(chǎn)小隊,大隊部設(shè)在巨家莊子內(nèi),因土地地勢較洼,便起名叫巨家洼大隊。
民國至建國初期,屬德縣八區(qū);1952年6月,屬德縣五區(qū);1958年1月,屬德縣于集鄉(xiāng);1958年9月,屬德縣五星公社;1958年12月,屬平原縣邊臨鎮(zhèn)公社;1961年7月,屬陵縣邊臨鎮(zhèn)公社;1965年1月,屬陵縣于集公社;1984年4月,屬陵縣于集鄉(xiāng);2014年12月,屬德州市陵城區(qū)于集鄉(xiāng)。
1951年建立村黨支部,時有黨員4名,現(xiàn)有黨員14名。歷任黨支部書記:張丕杰、付有田、張玉岐、張玉順、馮春合。
歷任村委會主任(大隊長):呂光榮、張書平、張書順、付丙新。
革命烈士有:傅德利,男,1921年4月出生,1942年3月參加抗日,渤海軍區(qū)直屬團(tuán)戰(zhàn)士,1944年在陵縣小尚家戰(zhàn)斗中犧牲。
呂光禎,男,1925年9月出生,1951年3月參加革命,志愿軍六十八軍二〇二師六四團(tuán)戰(zhàn)士,1951年11月在朝鮮魚隱山戰(zhàn)役中犧牲。
該村有巨、張、付、呂、馮、祝、王7個姓氏。村莊代表人物有王鳴春、王書平、呂光坤等。
巨姓輩分排序:付、光、有、建。
張姓輩分排序:裴、書、玉、國、振。
付姓輩分排序:文、長、有、德、丙、志。
呂姓輩分排序:希、光、玉、志。
馮姓輩分排序:俊、寶、春、全。
祝姓輩分排序:墨、天、應(yīng)。(文字資料截至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