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曲素訣辭箓
經名:上清曲素訣辭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系纂集《尚素訣辭》、《豁落七元》、《河圖寶箓》等六種上清經箓而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正一部。
上清曲素訣辭箓
一名九天鳳炁玄丘大書
太極左真人授
太上授左真人,以傳東海方諸宮青童大君,使傳上士宿有玉名,應為神仙真人者。佩之三十年,得見三元君,迎圣君於上清金闕。七百年聽傳二人。齋中胂鬩喚錚受畢,歃血金絹之誓,以代盟血登壇〔之〕約。
〔曲素〕#1訣辭
曲素以威六天之鬼,役眾精之神,命五帝,制五岳,符川澤,召百鬼。
訣辭以攝名山之虎豹,御百川之蛟龍,使萬鬼,驅萬邪。
已上符,并朱書。
朊司鱘u003cbr> 白絹三十尺,白絹以保血液之券,以代曲素之歃血,不齋不盛解箓。素錦二十尺,素錦以保神仙之券,以為七百年三傳誓,入疾入水入火入山〔入〕室?guī)Ч偂=痖I三雙,金镮以保長生大度券,以為保心不滯之約,道士無此文,不得見三元君。香用九兩,香以保通靈之券,以為冥靈之盟,又無以招攝六天之鬼者也。男受之北向,師南向。女受之南向,師北向。投書及祭,當口傳於師訣。授時北向。男授之十年,又一齋投書。女授之十年,一祭。箓酒脯,列於一座室之中,請?zhí)甯哒婢办`真人,太上丈人宮奉戒。如受者對箓口傳,不用文於刖鉍I香誓身。
太清高仙景云真人啟天大箓,太上丈人下受五岳君,佩之去禍除殃,辟惡逐邪,捍眾精,徙百禽,使鬼物,延年十年,還魂卻老,安身長存。一名三天必生契。
九天丈人,領白素玉女官十人,布在弟子左右。
已上符,除隨筆寫定顏色外,余并系朱書。
九天鳳炁玄丘真書,玄都丈人仙科,授佩三日,委以青帛、镮三雙,香繒以盟授,傳記太歲,不慢不欺,不惡不疾,行仁累德,存神念真,佩錄者神仙也。
豁落七元箓
日景丹元黃書符
月景黃元青書符
歲星朱書符
熒惑黃書符
太白黑書符
辰星青書符
鎮(zhèn)星朱書符
朱符朱書符
朱符朱書符
黑符黑書符
雌黃符黃書符
右此一條,掾書自佩。本以日月五星為七元,其外復五符,應是《消魔經》中符。但《消魔經》凡有四十九符,其經皆空處置,而各有廣狹。今此亦有數(shù)枚,余皆零落。又一黃符,其經云是《真誥》中所出,云太極真人勑豐臺北帝符,在玉馬經上者,未詳審爾。不然,七元符傳世經中粗有施用法,而今是佩本,故無說謂。宜且依真〔誥〕,用雜色書雜彩上,受而佩之。勑豐臺一說,符誥云:凡盛此符,以重紫之囊,佩之於頭上矣。
上清十天召龍箓
已上符并朱書。
上清八威召龍箓
維某年某月朔某日,某州縣某宮觀受某法箓某岳真人姓名,恭詣上清大洞法師某君門下,拜受上清回車畢道玉情秘箓、大洞真經等,誓依玄科修行,救人接物,如違誓約,甘受冥考,以身謝天地水令三官,不敢怨恨。急急如太上玄科律令。
已上并朱書。
四時投山水簡
立春甲寅
立夏甲午
立秋甲申
立冬甲子
已上四符,并青地朱欄朱書。
東方三十五海龍王奉迎。
南方三十五海龍王奉迎
西方三十五海龍豐奉迎。
北方三十五海龍正奉迎。
已上真文并符,并朱書。
〔上清河圖九皇賓箓〕#2
維某年某月朔某日,某州縣某宮觀授某法箓弟子某姓名,謹詣上清大洞法師某君門下,告盟奉授上情太玄訶圖九星箓。
維某年某月朔某日,某州縣某宮觀授某法箓某岳真人某姓名中恭詣上情大洞法師某君門下,拜授九星隱諱長生不死之符。不得有違真科,一如太上玄都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