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對鄭觀音來說,太突然了,好好的一個大活人,怎么說沒就沒了呢?
而她,更是從大唐太子妃,一下變成了罪婦。
想到這兒,鄭觀音伸手輕輕摸了摸肚子里的孩子,她一邊擦去淚水,一邊等待著李世民給她的最后結果。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觀音。
614年,16歲的鄭觀音,出生在河南的世家大族滎陽鄭氏,過著千金小姐的富足生活。
可這時,她的父親卻愁眉不展,原來這個世家大族出現(xiàn)了衰敗的跡象。
作為這個大家族的領頭人,他的父親不得不為家族的前程做出思考。
這時,他忽然發(fā)現(xiàn)唐國公李淵,猶如一匹黑馬竄了出來,勢力也逐漸壯大起來。
看到這兒,他頓時有了主意,二話不說直奔李府,拉著李淵,就要與他結成兒女親家。
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的李淵,聽說后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李淵此時勢單力薄,對于滎陽鄭氏這樣的世家大族,他是求之不得。
就這樣,16歲的鄭觀音與26歲李建成的婚事,被兩家人定了下來。
雖然兩人是包辦婚姻,還有10歲的年齡差,可小兩口十分恩愛,情投意合,鄭觀音更是把家打理得有聲有色。
也許,她這輩子都不會想到,還有一件更大的喜事在等著她。
結婚4年后,隨著公公李淵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李淵登基稱帝。
作為長子的李建成,直接被立為太子,而鄭觀音也正式被封為太子妃。
此時的鄭觀音,雍容華貴,風華正茂,與母儀天下的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遙。 同時,丈夫李建成,又對她特別的疼愛。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可意外還是來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親兄弟,親父子也毫不例外。
李淵稱帝后,內有大兒子李建成,為他處理政事;外有二兒子李世民,為他打江山。
可以說,一切都往著最好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李建成身邊的大臣魏征,突然來到他身邊,對李建成說道:“太子殿下,再不注意秦王,他可就要爬到您的頭上了?!?/p>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李建成沒有想到,此時的李世民已經(jīng)軍權在握。
他開始盯著李世民的一舉一動,眼睛再也沒有從李世民身上移開過。
不僅如此,他還向李世民下手了。
首先,他把手伸向了李世民身邊的謀臣,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
朝堂上,他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就將這些人攆出了大殿,而且當眾宣布:不允許他們與李世民見面。
與此同時,他還偷偷派人去尉遲恭身邊做說客。
可奈何,尉遲恭對李世民忠心耿耿,根本沒有搭理李建成的使者。
聽到回信的李建成,頓時拍案而起,他直接下令,將尉遲恭從李世民身邊調走。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借邊患之亂,讓弟弟李元吉任大元帥,想把李世民手中的兵權搶過來。
看到哥哥對自己如此,李世民只是把這些怨氣埋在了心里。
可他萬萬沒想到,哥哥所做的一切,竟都得到了父親李淵的允許。
這時,他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父親當年許諾過他當太子的事情,隨后父親就連連搖頭變了卦。
這些事情堆積到一起,再加上父親的偏心,徹底將李世民激怒。
本著先下手為強的原則。
626年,鄭觀音為丈夫整理好衣服,像往常一樣將丈夫送出家門。
但是李世民此時已經(jīng)提前進入皇宮,并將父親李淵控制起來。
他和將領們埋伏在玄武門下。
對此毫無察覺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正在快馬加鞭地向皇宮奔來。
可跑到臨湖殿時,兩人才感覺情況不對,他們立馬勒住韁繩掉頭就跑,可顯然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只見李世民率人,從后面呼喊著追了上來,將兄弟兩人全部處斬。
隨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都被拉出去處斬,而他們家里的女眷,則被全部抓入皇宮。
李世民將弟媳楊氏納為妃子,可他如何對待大嫂鄭觀音呢?
剛剛登基的李世民,根本不敢去碰大嫂。
他知道,大嫂已經(jīng)懷孕。
根據(jù)《鄭觀音墓志》記載:巢傾穴毀,重承胎卵之仁。
剛剛坐上皇位的李世民,根基還不穩(wěn),他不敢做過格的事情,去給反對他的人留下任何話柄。
同時,大嫂的身后是滎陽鄭氏,而且還有李建成的舊部,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
他要給大嫂鄭觀音足夠的尊重,讓李建成的舊部將們,毫無疑慮地來投靠自己。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開始心虛了。
他是踩著哥哥和弟弟的肩膀走上皇位的,這件事讓他耿耿于懷,尤其是對大哥李建成的死。
據(jù)《舊唐書》記載: 太宗即位,追封建成為息王,謚曰隱,以禮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門 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趙王福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皇太子,謚仍依舊。
可以看出,此后他一次又一次的對大哥李建成進行追封,這份愧疚之心,他早已無法彌補。
但是,為了讓自己心里更好受一些,他把這份愧疚都轉移到了大嫂身上。
所以每當看到大嫂時,他更多的是愧疚之情。
后宮中的生活的鄭觀音,表面上看是被李世民養(yǎng)在后宮,可實際上是被李世民監(jiān)視起來。
所以他的生活,過得很清苦。
隨著李世民對丈夫的李建成,一次一次的加封,她的稱呼也是一變再變。 從最初的太子妃, 到罪婦,又變成了息王妃,一直到最后的隱太子妃。
這對于一個無依無靠的女人來說,無異于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據(jù)《鄭觀音墓志銘》記載:雖掌碎驪珠,而庭開虹玉,已絕倚閭之望,旋聞解瑱之歡。
好在,入宮后她又生下一個女兒,才算在生活上有了寄托。
有了女兒的陪伴,她在后宮生活50多年,78歲時去世。
唐高宗李治為這位大伯母,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并最終讓她與丈夫合葬,兩人終于團聚。
可以說,鄭觀音的一生都是丈夫的附屬品,真的很為鄭觀音感到委屈。
她的一輩子,都在隨著丈夫的變化而變化,即使丈夫離開后,這種改變依舊存在她的身上。
這個實在是眾多古代女性的悲哀。
而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女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不受任何人的約束,每一個都是時尚、自由的個體。
]]>先說第一個小故事,話說春秋梁國有一個女子,一天家中失火,自己的兒子和侄子都陷身火海中。女子見狀奮不顧身闖入火海,想要先救侄子出來,卻只找到了自己的兒子。
再想進屋救人,已是火勢熊熊,難以進門。女子見狀,哭喊著要投火自盡,被朋友一把拉住說:“你本來想著要先救侄子,但驚慌之中救了自己的兒子,你心意已到,又何必想不開呢?”
婦人說:“梁國這么多人,我能一一解釋清楚嗎?我背著不義之名,有何臉面見兄弟和他國之人?我真想把自己的孩子扔進火里,這又違背作為母親的恩情,但我實在無法茍活于世?!庇谑?,婦人投火而死。
事件傳揚開來后,君子感慨說:“節(jié)姑姊潔而不污?!?/p>
君子感慨過后,倒背著手施施然走了,至于這個所謂的節(jié)姑姊為了博取好名聲,卻不惜搭上一條性命,尤其是讓自己的孩子早早失去母愛,究竟值不值得?
還有儒生們一方面宣傳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損害,一方面又為了名聲殘酷自戕,他們的道德標準究竟是什么?
這件事放在今天,如果拋卻道德標準,按照民法的相關立法精神有標準答案,那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有法定救助義務。
還有困擾很多男同胞的母親和妻子落水應該先救誰的問題,我大體查看了一下,仍然是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是女友和母親落水,按照法律上的說法,應該先救母親。
接下來的故事的主人公叫女宗,不過,這是一個封號,而不是名字。
女人在家勤勤懇懇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孩子,一覺醒來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丈夫在外面有了小三,甚至另起愛巢。
尤其是中國古代有“一夫一妻制”,但又貼心地補充了“媵(ying)嫁制度”,即男人們的法定妻子必須只有一個,但可以有妾有婢。天子則更政策“寬松”,《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彰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
您瞧瞧,天子娶這么多老婆原來是為了天下,只是可憐了千百年來一個個為了爭寵而你死我活的甄嬛們。
還有,男人們還精心制定了“七出(去)制”,女子若觸犯其一,就可以掃地出門。這七種情形是:不順父 母(逆德)、無子(絕嗣不孝)、淫(亂族)、妒(亂家)、惡疾(不能共祀祖先)、多言(會離間親屬)、盜竊。
當然,也有“三不去”,即有所娶而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先貧賤后富貴不去。
由此可見,西周以來的婚姻制度,雖然有人性化舉措,但整體而言,以法律的形式把女人們牢牢釘在了弱勢群體的位置上。
當然,現(xiàn)在的民法典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些問題并予以糾偏,有興趣的可以學習一下。
閑話少說,回歸主題。故事的主人公“女宗”是春秋時期宋國人鮑蘇的妻子。女宗過門后,對婆婆很是孝順。遺憾的是,丈夫不在身邊,而在衛(wèi)國做官。
三年后,不幸的消息傳來,鮑蘇在國外又娶妻成家,女宗被“小三”了。
女宗傷心之余,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從此后,她不僅更加孝敬婆婆,而且經(jīng)常通過往來宋衛(wèi)兩國的人問候丈夫,同時贈送丈夫的新歡大量財物。
女宗的嫂子實在看不下去了說:“你可以走了?!迸趩枺骸盀槭裁??”嫂子說:“人家都有新歡了,你呆在這里還有什么意義?”
女宗很不以為然說:“我認為,婦人一旦舉行了婚禮就不能毀婚,丈夫死了也不應該改嫁。嫁到夫家后要操持家務,孝敬公婆,以專一為貞,以善從為順,這才是女人最好德行。而且婦人有七種情形可以被趕走,而男人則沒有一種類似條文。再說,關于‘七出’的規(guī)定,居首的是不要嫉妒,其他的諸如隱僻盜竊、長舌驕侮、無子惡病,都排在后面。嫂子不教我居室之禮,反而要讓我做壞事,這怎么能行?”
于是,女宗堅決拒絕了嫂子的好意,更加孝敬公婆。
宋國國君聽說后,覺得這女人實在是廣大花心男人的最愛,應該立為典型。于是在女子的里門外豎起“牌坊”,賜號“女宗”,號召廣大婦女向她學習。
故事講完了,不知道大伙有何感想,反正我覺得怪怪的。
實際上,類似故事當今社會中也并不少見。這類女人的行為看似古怪,實際上不難理解,有可能是她們潛意識里希望通過苦心營造的崇高形象,給負心人以道德譴責和輿論壓力,或者說類似女人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進而通過自虐獲得快感。
還有,眼下不少女人有了孩子后,由于種種原因辭去工作,留守家中相夫教子。但時間一長,男人有了外心,甚至提出離婚時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此去經(jīng)年,自己不僅熬成了黃臉婆,更成了職場棄兒,離開這個負心的男人,生存都是問題。
所以,筆者在此建議正在或者準備辭去工作,一心相夫教子的女同胞們,千萬不要被男人一句輕飄飄的“我養(yǎng)你啊”,就讓感動的熱淚蒙蔽了雙眼,因為你不是柳飄飄。
最后要說的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筆者以為,要防止女宗的悲劇重演,還需要法律不斷完善法律,對相對弱勢方予以保護。
]]>1959年,因在廬山會議期間無畏直言而獲罪免除職務的彭德懷在苦悶之余曾對身邊人說:"我十分想念劉坤模同志",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心中的寂寥和傷痛減少些許。
可惜,世上從不存在"后悔藥",也沒有時空穿梭機,哪怕他再懷念曾經(jīng)那個一心為他的姑娘,他們二人的婚姻亦無法恢復從前。
那么,劉坤模究竟是誰?她和彭德懷之間又曾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
彭老總年幼時期有一位青梅竹馬,她是姑媽家的女兒周瑞蓮,兩人從小生活在一起。
周瑞蓮父母早逝,很小時候就被送到了舅舅家成為養(yǎng)女,之后和彭老總一起玩耍。
彭老總對這個表妹也非常照顧,兩人漸漸互生情愫,1916年,雙方定下婚事。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們很可能會成為一對天長地久的夫妻。
彭德懷故居
當年,15歲的彭德懷因反抗官府和地主,趁著饑荒之年大肆屯糧,遭到通緝后逃到洞庭湖當工人。
還沒來得及辦婚禮,彭老總就加入了湘軍。由于在隊伍中表現(xiàn)勇猛,悍不畏死,多次沖鋒在前,漸漸地也被升為班長,再到排長,最后成了連長。
部隊里有了公積金,彭老總也是分文不取,全部用于家境貧困的屬下身上,彭老總還在連隊里發(fā)展了“救貧會”,賞罰分明的彭老總,深受下屬的愛戴,這也是彭德懷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豈料在彭德懷在外沖鋒陷陣的時候,舅舅家中也出了變故,舅舅被來討債的財主逼死了,財主不愿放過瑞蓮,逼迫瑞蓮賣身抵債。瑞蓮誓死不從,喊著彭德懷的乳名"真伢子",就這樣跳下山崖殉情了。
彭德懷得知這個消息悲痛不已,后來他秘密殺掉惡地主之后藏匿了幾個月,后來被人告密,彭德懷被捕。在押解往長沙的途中,彭德華乘看守的士兵不注意,將事先準備好的辣椒面丟到了他們的眼睛里,順利逃脫。
1922年,彭德懷脫離湘軍部隊回到湖南湘潭老家,此時的他已經(jīng)24歲,到了結婚的年齡。家里人對彭德懷的婚事很著急,尤其是他82歲的老祖母,很想看見彭德懷成婚。
對于,老祖母的關心,彭德懷是認可的,他也覺得自己應該結婚了,于是便同意了老祖母的提議。
劉玉峰與彭德懷是至交,在得知彭德懷回到家鄉(xiāng)打算成家立業(yè)的時候,自然不會放過這么優(yōu)秀的同伴,就把自己的妹妹“細妹仔”介紹給了彭德懷。
但是當時的劉坤模才十二歲,母親自然不想要女兒這么小就嫁人,劉玉峰深知彭德懷的為人,便勸說母親答應了這門親事。
1922年三月初七,22歲的彭德懷和12歲的劉坤模成婚。
劉坤模嫁到彭家后,她孝順長輩,勤勞賢惠。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彭德懷也是打心底里心疼這個小女孩,所以只是有著夫妻之名。
彭德懷得知劉坤模沒讀過書,第二天彭德懷就徒步走到20多里外的鎮(zhèn)上,給劉坤模買回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本,用毛筆鄭重地寫下了“劉坤?!比齻€字。
彭德懷教劉坤模教得非常認真,見到她讀書就高興,見到她玩耍就悶著臉。劉坤模學習也非常用功,很快就認識了一些字,逐漸就能自己讀課本了。
有一次劉坤模因為與隔壁鄰居聊天,沒能完成彭老總定的作業(yè),丈夫回到家之后,就有些生氣,劉坤模趕緊去寫作業(yè),他的臉色才有所好轉。
彭老總經(jīng)常拉著她的手表示:自己是個大頭兵,天天在沙場上拼殺,每天面對著槍林彈雨,說不定哪一天就回不來了,只剩下你一個人,你再不讀書認字,將來有什么依靠?怎么能自己過好生活呢?
劉坤模在丈夫的教導之下,學得也很好,不僅讀書認字,甚至已經(jīng)可以吟詩作賦。
多年后,劉坤模曾回憶說:“當時,農(nóng)家都是早婚,我虛報了年齡,說是十四歲。坐了紅轎,拜了天地?;楹笠蛭夷昙o小,他(彭總)十分照顧我,愛護我,像大哥哥一樣對我。他教我讀書寫字,給我取了個正式的名字,叫坤模。他說男為乾,女為坤,我應該做女中模范?!?/p>
二人結婚才三個月,彭德懷就去長沙報考陸軍講武堂,還將自己的名字從彭德華改為彭德懷。
自從彭德懷參軍之后,回家的次數(shù)就越來越少,兩人常常幾個月也見不到一次,劉坤模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她想要去尋找,但是,部隊流動性大,自己獨生一人去找難度非常的大。沒有任何辦法的她只能待在家里翹首以盼。
還好,彭德懷無論再忙也會給家里寫信,信中總是讓坤模照顧好家里,自己也十分想念她,等閑暇時候一定會回家探望。劉坤模很是聽話,將家里里外外照顧得十分妥帖。
1924年,彭德懷升任營長,就把劉細妹接到了軍營,這段日子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對民眾的壓迫,使得彭德懷、黃公略等一批愛國軍人開始醞釀著進行武力反抗。
1928年4月,在段德昌的介紹下,彭老總入了黨。幾個月后,彭老總與滕代遠、黃公略一起組織了平江起義。
平江暴動后幾日,獨五師師長周磐手下的王差遣偷偷給劉坤模的哥哥劉玉峰送信,說:“彭德懷當共產(chǎn)黨了,師長下命令要抓你妹子。”劉家和彭家鄉(xiāng)居僻處,這才如聞驚雷,劉坤模當夜離開了彭家圍子。
開始,她和彭德懷的弟弟、弟媳一起,躲在附近的山上。鄉(xiāng)府民團追索不止,就由她娘家人陪著她挑起鋪蓋外出流浪,打工乞食。一年后,彭德懷的舅爺周呂云求人擔保,讓她改名到湘潭上學。
但她只讀了8個月書,就被人認出是彭德懷的老婆。她不得不離開學校,再次走向逃難的生涯。
劉坤模逃到農(nóng)村老家躲了起來。但她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一直過著煎熬的日子。后來她經(jīng)朋友介紹,到湘潭的一個偏遠的山村小學當老師。但沒過多久,校長就聽說她是彭德懷的老婆,他怕“赤匪婆娘”連累自己,就把她辭退了。劉坤模先后又換了兩個學校,但都是同樣被驅逐。
劉坤模到處打聽彭總的下落,但那時候兵荒馬亂的,信息又閉塞,哪里能打聽得到呢!實際上,那幾年,彭總正在井岡山和瑞金蘇區(qū)帶兵打仗。劉坤模走投無路之下,獨自一人去了上海,但當時的上海,白色恐怖,劉坤模想找份工作,但上海到處都是失業(yè)的人,她一個外鄉(xiāng)女子,人生地不熟的,哪里能找到工作呢!沒辦法,劉坤模只得再次返回家鄉(xiāng),坐船到浦口時,遇到了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就是陶鑄的母親,她改變了劉坤模后來的命運。
幾年的顛沛流離,活生生地將劉坤模打磨成了一個不會喊疼、不知道痛的女子。每當夜深人靜時,劉坤模就思想久未謀面的丈夫,他現(xiàn)在在哪里?他還會想念妻子嗎?想到曾經(jīng)丈夫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再看看眼前饑寒交迫的生活,劉坤模頓時淚流滿面。
無望的生活摧毀了劉坤模的身體,也熄滅了劉坤模內心的火苗。何時能看見丈夫成為劉坤模心中絕望的念想,萬念俱灰下,劉坤模經(jīng)陶鑄母親牽線在漢口嫁給了徐任吾,生育了一個女兒。
但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當劉坤模嫁人生女后不久,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有一天,劉坤模突然從報紙上看到了彭老總的名字,她的心激動得砰砰直跳,她認真地將報紙詳細地看了一遍,原來彭老總指揮的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了大捷,而她的丈夫彭德懷此時已經(jīng)是大名鼎鼎的八路軍副總司令了。
看到丈夫如此有出息,劉坤模激動不已,于是,她便立即給彭德懷寫了一封信。由于不知道往哪兒寄,干脆直接寫“平型關,彭德懷收。”
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但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彭德懷的回信:“坤模妹,在槍林彈雨中收到你的信,很興奮。你要來,可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找林伯渠主任?!?/strong>
劉坤模首先來到長沙,周總理等人聽說他是彭德懷的夫人,肅然起敬,格外優(yōu)待。并幫她去延安的介紹信。
劉坤模北上延安,正遇到彭德懷由前線返回延安開會。
這對闊別了近十年的夫妻才得以相見。劉坤模見到了彭德懷的那一刻,悔恨、委屈、擔心和內疚交織在一起。
當彭德懷得知自己的發(fā)妻已經(jīng)改嫁他人還有了可愛的女兒時,久別重逢的喜悅一下子被潑上了一盆冷水。
劉坤模解釋了她背叛的“苦衷”。彭德懷也明白劉坤模那些年的不容易,也理解發(fā)妻改嫁他人的苦衷,只是心中原以為有一個人愿意堅持等候自己的那份火熱一下子被熄滅了。
為了不打擾劉坤模的生活,彭德懷還立即跟她終止了夫妻關系。
他安慰道:“這些年你為我受苦了”經(jīng)過反復的、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爭,彭德懷做出了這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說道:“孩子不能沒有娘 , 你應該回到孩子的身邊去!”
自那以后彭德懷又回到了戰(zhàn)場上去,去接受戰(zhàn)場的洗禮。
劉坤模也并沒有回到徐任吾身邊,轉身選擇了留在延安參加革命,為人民做貢獻。
后來回憶起這段往事,彭德懷感慨道:“這件事情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span>
的確,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能怪誰呢?
雖然劉坤模委屈過,彭德懷傷心過,但只怪造化弄人,夫妻緣盡。不過,彭德懷和劉坤模一直保持著同志關系,并沒有因為這段婚姻而分道揚鑣,彭德懷在平常仍然關心著劉坤模,安排她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秋天,彭德懷經(jīng)人介紹,與浦安修結婚了。而劉坤模后來于1939年經(jīng)人介紹,與老紅軍、陜甘寧邊區(qū)人民銀行業(yè)務處處長任楚軒結婚。
彭德懷還對劉坤模說:“我們雖然不是夫妻了,但還是革命同志和兄妹關系,你以后可以常來呀!”
1959年廬山會議后,劉坤模十分擔心彭德懷的情況,于是想通過各種關系與他見面,因為當時大環(huán)境的影響,未能如愿。但是“彭德懷專案組”的成員專程前往哈爾濱找到了劉坤模,讓他揭發(fā)彭德懷所謂“罪行”,劉坤模氣憤地回答:“彭德懷是我深愛的人,1938年以后我們終止了夫妻關系,責任主要在我!如果非要我講他,那我要說的都是他的好話,我沒有什么可揭發(fā)的!”
彭德懷在最難的時候也表示過,如果陪在自己身邊的是劉坤模,他一定不會放棄自己。這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想念,也是一種遺憾。
只可惜那時劉坤模早已調到哈爾濱工作了。
兩人曾經(jīng)是最親密的愛人,也是彼此最堅實的后盾。
1974年,聽到彭德懷去世的消息后,劉坤模悲痛欲絕,險些暈過去。晚年時的劉坤模,將當年與彭德懷在一起的歲月寫成《和彭德懷在一起的日子》一書,表達了對彭德懷的真摯感情。
彭德懷的侄女彭剛在八十年代曾拜訪了劉坤模;由于浦安修與彭德懷離婚沒有對外公開,劉坤模得知1962年浦安修與彭德懷離婚后表示,如果當時她知道這個情況,一定會去北京照顧彭德懷,雖然不是夫妻了,但我們還是革命同志。
在這里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彭老總這個原配,當時間來到1987年已經(jīng)是77歲老人的劉坤模再次來到了元帥故居,當他看到彭老總的雕像也是淚流滿面,期間也是數(shù)次留下了悲痛的眼淚,當他要離開的時候,心中不由自主的很多感慨。最后還深情款款寫下了一句話:“橫刀人不見,烏石緬雄風,華廈開新宇,猶憶大將軍”,令在場的人無不落淚!
劉坤模晚年,對采訪她的記者說:我和彭德懷是有緣分的…
或許,在劉坤模心中,彭德懷一直未曾離開……
]]>據(jù)媒體報道,就在昨天馬來西亞華裔女歌手、演員柯以敏已在6月15日在內地與現(xiàn)任丈夫領證結婚。隨后附上了婚姻登記圖片。從圖片上看,現(xiàn)年50歲的柯以敏皮膚白凈,看不到明顯的歲月痕跡,大紅唇和珍珠耳環(huán)喜慶味十足,裝束十分得體,畫面上與丈夫年齡相仿,各大媒體都用“第二春”形容女主婚后生活。
柯以敏1972年3月30日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城,祖籍中國福建。在1991年參加“亞洲之聲”歌唱比賽,以一首《The Power Of Love》獲得總決賽亞軍,以此進入演藝圈,并有多部代表作,其中有《太傻》、《斷了線》、《她在睡前哭泣》等歌曲。在90年代,紅極一時,受到多家唱片公司簽約。在2005年,最火的《超級女聲》擔任湖南衛(wèi)視選秀娛樂節(jié)目評委。
在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柯以敏與當時經(jīng)紀人黃國輔傳出戀情,1999年兩人在馬來西亞注冊結婚,婚后并育有一女,然后,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一家人幸福滿滿的時候,2018年第一任丈夫黃國輔因家庭遺傳的腎囊腫,導致腎衰竭不幸病逝。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柯以敏難過不已。就在整理丈夫遺物的時候,還發(fā)現(xiàn)去世的老公黃國輔竟然隱瞞她找小三,并將房產(chǎn)賣掉的500萬,轉給了這位女人,更過分的是,婆婆不同意繼承兩人財產(chǎn)。這一連串的打擊,讓他痛心不已。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柯以敏放下工作,徹底“凈化”自我,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而且也清空了社交平臺賬號內容。
據(jù)了解柯以敏從小就對流行樂感興趣,年少的時候柯以敏就漂洋過海來到英國倫敦學習音樂。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里,主修鋼琴等多個專業(yè)學科,期間她獲得了英國皇家鋼琴八級認證證書。
在90年代創(chuàng)作了多部歌曲,并在2000年后參加多個綜藝頻道的評委,其中有名的【超級女聲】選拔賽,當時她“犀利”爆粗口言論讓很多人記憶猶新,譬如曾當眾讓選手滾下臺;長的美有P用,并且中間斷選手的表演,毫無情面的吐槽選手,甚至一度將選手罵哭,一時間輿論將她推倒了風尖浪口。直到丈夫突然離世,她才淡出了人們視野。
今天看到柯以敏曬出幸福結婚照片,相信她已經(jīng)走出喪夫傷痛,開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時光。祝福她在未來的日子里,能跟現(xiàn)任丈夫相親相愛,幸福滿滿!迎接屬于自已的“第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