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shè)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yù)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qū)易鍌鞒械难永m(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lǐng)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nèi)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guān)系建立打下了基礎(chǔ)。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nèi)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zhì)。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dǎo)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zhì)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guān)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lǐng)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chǔ)。 總結(jié)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dǎo)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轉(zhuǎn)」 農(nóng)村草根寒門家庭的求學成長之路

某年冬日的一天下午,我和一位朋友坐在北京一家酒店的咖啡廳,陽光慵懶的灑在窗邊。朋友忽然感慨說:“兄弟,我們都出身農(nóng)村,當年我們在山上放牛,曬著太陽時,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在北京的酒店里曬著太陽吧?”我啞然失笑,說:“我們那時連北京在哪兒都不知道,每天只想著能吃飽就不錯了。我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磚瓦房,水泥地面,不漏雨,有電燈的。”朋友哈哈大笑,又說:“你小子那年要是車禍死了,估計這一輩子都實現(xiàn)不了這個愿望”,我點頭說:“是啊,那年要是沒搶救過來,現(xiàn)在我的墳頭都長滿草了,世事難料??!”一個下午,我們都在調(diào)侃和回憶中度過,相同的家庭出身,相同的成長背景,讓我們心生共鳴?;厥讕资陙淼某砷L路程,充滿了艱辛、苦悶、彷徨,也有著歡樂、驚喜和希望。

  我70年代出生于鄂西北的一個小山村,那里山不算很大,生長著一些古銀杏樹。每到秋天,黃葉滿枝,紅葉漫山,風景不錯。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跟伙伴相邀,把牛趕到山上放任不管,然后小伙伴們躍入池塘水中瘋一下午,等到夕陽西下再各自去找回自家的牛,騎?;丶遥鐒P旋的勇士。那時完全不知山外的世界,無憂無慮,雖然經(jīng)常吃不飽飯,常年沒幾件新衣穿,也見不到一件買來的玩具,但卻是我這一輩子最懷念最快樂的時光。四十年后,我們那里被圈地改成了風景區(qū),收起了門票。一些同事駕車去那里游玩,我跟他們笑說,那里就是我們小時候放牛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工作十多年后,我才回了老家一趟,家里以前的房子已經(jīng)倒塌,長滿了竹枝灌木,已無法辨認。上年紀之后,經(jīng)常在夢里回到兒時的地方,但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我是再也回不去了。

  記憶中,小時候倒不是感覺很苦,雖然那時物質(zhì)條件很差,但童年仍然充滿著歡樂的回憶。我們家坐落于一個小山坡下,一共只有兩戶人家,距離幾十米是一個大點的村莊,我們稱呼為“大灣”,住著十幾戶人家。小時候住的房子,是那種土坯房,前面用一些亂石堆砌在墻邊。屋頂改著黑瓦,下雨時到處漏雨。屋后是一座小山,長滿竹子和樹木,屋前有一個池塘,長滿荷葉,夏天荷花盛開,池塘外都是田地,春天綠油油的麥苗和金黃的油菜花構(gòu)成一幅風景圖案。家門口和房屋旁邊還有幾顆梨樹、杏樹、桃樹和其他樹木,每到春天,各種樹木爭相開花,我們就盼望著果子成熟。房屋前面不遠還有一條河流,夏天是我們嬉戲和摸魚抓蝦的地方?,F(xiàn)在想起來,那時我們吃的都是純正的天然食物,野生魚蝦,家里的豬和雞也都是野生放養(yǎng),肉味鮮美。用土罐放在土灶里用稻草灰燉一晚上,真是香氣撲鼻,垂涎欲滴。現(xiàn)在再也嘗不到那種味道了。所以,我現(xiàn)在偶爾也會疑惑,我們費那么大勁逃離農(nóng)村是否值得?我們這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我兄弟姐妹三個,我是老大,妹妹居中,最小的是弟弟。隔壁家的有四個子女,兩男兩女,最小的是個男孩,比我大一歲,我們都稱呼他為“老幺”。老幺長得五大三粗,圓圓憨憨的,讀書完全讀不進去,從小就喜歡到處摸魚抓蝦,他抓魚的本領(lǐng)確實厲害,夏天他們家總是有魚吃,吃不完的就曬干,我和弟弟都非常羨慕他。我有時也和他一起去抓魚放牛或干別的事,但我父母怕他帶著我玩影響我的學習,所以總是不讓我跟他一起玩。而我弟弟那時年紀小,沒有學習的壓力,整天就像老幺的尾巴一樣跟著他,一到夏天就曬得渾身脫皮,同時我們家也有了一些魚吃。后來我們經(jīng)?;貞浳业艿苄r候讓我們吃鱔魚吃得不想吃了,我母親甚至要把我弟弟抓的鱔魚倒掉。然而,誰都沒有料到,十多年后,這個老幺會將我母親的雙臂打斷,而他也在那場斗毆中被意外打死,而失手打死他的不是別人,正是我的父親。從此,我家只能逃離那個村莊,十幾年后,我才再次回到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

  我們那時每個村都有一個小學,從我家里走到學校估計有兩公里左右,但我小學五年居然換了五個地方上學,不是換學校啊,而是學校換地方。最開始的地方是村小學的正式學校,有兩排土坯磚瓦房,加起來五六間教室,中間有個操場,教室和操場都是泥巴地面,一下雨,屋頂漏水,室內(nèi)室外都是泥濘不堪。后來有教室墻壁發(fā)裂,村里和校長擔心房子倒塌,就把學校搬到了一個當年下放知青居住過的地方,那里有幾間紅磚瓦房,知青回城后就一直空著沒住人。不過那個地方離我家就更遠了一些。在那里上了一兩年后,房子也出現(xiàn)問題,搖搖欲墜,沒辦法,村里又把我們分散在幾個村民家中上課。不同的年級在不同的村莊,因為沒有哪個村民家有那么大的房子可以給學校當教室用的,頂多只能騰出一間來,而且提供房子的村民一般都是家里有小孩在上學或者家里是民辦老師的。我先后換了兩個村莊上學。到我五年級的時候,村里新小學建好了,就在最早那個學校的地方,把原校教室拆了重建的。新學校用了青磚墻,涂了水泥,屋面仍然是瓦片,地面仍然是泥土地面,下雨仍然會漏雨,但比以前強了很多,不用擔心房子倒塌的問題了。而且,從新學校開始,我們用上了帶抽屜的課桌,坐上了固定的板凳。要知道以前,我們都是用一塊木板架在磚頭和石頭上當桌椅的。

  記憶中,我們小學好像也沒上多少課。那時農(nóng)村家里一般也沒有鐘表,學校也沒有什么作息時間。一般我們都是早上起來,放完牛以后回家吃早飯,然后去學校,老師到了后開始上課,中午又回家吃飯,下午再返回學校上課。至于幾點開始上課,幾點放學,那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時間。老師也都是本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沒上過初中的民辦教師,當老師只是個副業(yè),主要還是以務(wù)農(nóng)為主。每年有寒暑假,還有農(nóng)忙假,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如果跟現(xiàn)在的孩子相比,我們頂多只能算上了一兩年小學。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聽說過什么叫培優(yōu)班,能堅持上完五年級就不錯了,大多數(shù)都是上幾年就退學不上了。

  雖然那時的小學如同放鴨,但也有一些成績好的小孩,我就是其中之一?,F(xiàn)在回想起來,農(nóng)村由于教育條件落后和家庭條件差的原因,有多少還算聰明的小孩都被耽誤了啊,如果他們在城市,應(yīng)該有很多都能考上大學的。我小學畢業(yè)那年,公社初中設(shè)立了一個重點班,專門招收各個村(那時還叫大隊)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我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當年考入了這個初中的重點班。

  公社初中離我家有十來里路的距離,我們都是住校,自己帶一張竹床和行李,幾間大教室當做寢室,各種各樣的竹床、板床一張挨一張的擺在一起,一個寢室住了三四十人左右。那時我們都是十一、二歲的孩子,自己第一次住學校宿舍,每天宿舍里鬧哄哄的,臟得跟豬圈差不多。我現(xiàn)在由于工作原因,去參觀過新希望、牧原等幾個大型生豬飼養(yǎng)企業(yè),感覺別人豬圈的條件比我們那時真是好太多了,而且干凈衛(wèi)生。我形容我們那時的宿舍像豬圈真是侮辱現(xiàn)代的豬圈了。宿舍由于擠滿了學生,平時根本沒法也沒人做衛(wèi)生,老師也從來不進去。學校沒有自來水,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是很少晚上要洗腳再睡覺的,衣服也沒法更換,一穿就是一個星期。幾乎每個人都長過虱子,得過疥瘡。如果現(xiàn)在能穿越回去,我們絕對看到的是一群如同乞丐的孩子,又臟又臭,但那時我們渾然不覺。后來,我們有幾個同學實在受不了宿舍的吵鬧,把行李搬到了教室,每天晚自習之后就把桌子一拼,墊上棉絮,睡在課桌上。

  學校有一個伙房,但只有一口鍋炒菜,所以只能給老師提供炒菜,學生只能自己蒸飯,自己從家里帶點咸菜下飯。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鋁合金的飯盒,自己帶米過來淘好米加入水之后,以班級為單位,集中放在一個鐵籃子里,每次由四個同學抬著送到伙房放在一個蒸飯的大鍋里蒸熟,到了吃飯時間再去抬回來,各人找到各人的飯盒吃飯。剛開始,很多人把握不好飯盒里該放多少米多少水,經(jīng)常蒸出來的不是夾生飯就是稀飯,而且在鐵籃子抬往伙房的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碰撞翻到的情況,也有的學生故意瞎鬧,所以經(jīng)常飯都沒蒸熟,餓肚子是司空見慣的事。淘米也是個很麻煩的事,學校沒有自來水,學校旁邊有幾個池塘,學生們都是到那幾個池塘去淘米。由于離學校最近的那個池塘不大,每天學生去淘米,后來水質(zhì)都變臭了,沒法使用,于是又去另外兩個比較遠的池塘淘米,遇上干旱季節(jié),池塘的水變少,水質(zhì)渾濁不堪;遇上下雨天氣,又是一腳泥濘,滑倒掉入水里是經(jīng)常的。學校里有幾個用過的石灰坑,有一次下大雨,我們看到坑里積滿了雨水,清澈透明,就全部用那個坑里的水淘米,結(jié)果蒸出來的飯全部是黃顏色的,看著像現(xiàn)在的五彩大米,但不能吃。后來老師知道這個事以后怕出問題,專門批評了我們,告訴我們不許用石灰坑的水淘米。

  每個星期,我們結(jié)伴回家一次,從家里帶點咸菜到學校,有時帶一點炒菜,但頂多只能吃一兩天。到了夏天,連帶的咸菜都經(jīng)常壞掉,吃起來一股酒味。冬天,條件好的家里會用醬油、鹽炒點豬油,用罐頭瓶裝著帶到學校,吃飯的時候舀一勺用熱飯一拌,香得不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我們也是在頑強的生長,該發(fā)育的也在發(fā)育。所以,那時候平均身高跟現(xiàn)在相比都差了很多。我們像沙漠里生長的野草,僅靠一點微薄的營養(yǎng),維持著自身頑強的生命,一旦遇到雨水的滋潤就會茁壯成長。后來,我自己有了小孩,在他不吃飯的時候,我從來就懶得去管他,因為我們在那種條件下都能長大,現(xiàn)在你還怕小孩缺什么營養(yǎng)?他感覺到饑餓自己就會去好好吃飯,你還怕他餓死不成?

  說說我們這個初中的所謂重點班吧。那時好像每個公社都有一個初中,我們公社初中教學質(zhì)量屬于比較差的,很多年都沒有一個考上縣一中的學生,所以公社教育站經(jīng)常受批評。于是那一年教育站把初中語數(shù)外教學能力最強的三個青年教師組合在一起,辦了一個重點班。這三個老師都是二十來歲,高中畢業(yè),沒有一個是正規(guī)師范畢業(yè)的,但在我們那所初中已經(jīng)是屬于業(yè)務(wù)能力最強的了?,F(xiàn)在回想起來,那幾個青年老師確實很不錯,認真敬業(yè),思維活躍,業(yè)務(wù)能力也不錯,如果按照這個搭配完成三年教學,這個重點班考上幾個縣一中是很有希望的??上н@個重點班只存在了一年就散伙了。一個原因是數(shù)學和英語老師通過自學考上了師范,學校留不住;另一個原因是學校發(fā)生糾紛,班主任語文老師由于性格強硬被學校處分,一氣之下辭職不干了,好像去了公社糧管所上班。這樣,整個學校挑大梁的三個青年教師一下全部離開,這個重點班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受到這個影響,我初二開始成績急劇下滑,已經(jīng)完全看不到希望了。

  初二開始,我們班全部換了老師。班主任是語文老師,一個中年男人,普通話都不會講,每天都是喝的醉醺醺的狀態(tài),經(jīng)常上課時出洋相,語無倫次。我對他是極度厭惡,所以總跟他對著干,好幾次被他趕出教室,不讓我上課。后來有一段時間,這個老師得病住院了,換了一個老頭過來代課。這個老先生真是國寶級的人物,聽說以前教過私塾,那時估計已經(jīng)70多歲了,顫顫巍巍,話都說不清楚。不知道學校是怎么找到他代課的,估計實在是找不到人了。老先生每次上課就是讀課本,用的是蹩腳的普通話。我記得有一節(jié)課上的是小貓的故事(具體課文記不清了),老先生把小貓讀成小苗,我跟他說那個字不讀苗,應(yīng)該讀貓,惹得他火冒三丈,同樣把我趕出了教室。所以初二上半學期,經(jīng)??吹缴险n時有幾個學生在操場晃悠,其中一個就有我,我們都是被老師趕出教室的。在初一的時候,我們都屬于成績好的,現(xiàn)在都變成被老師嫌棄,自己也厭惡上學的幾個了。

  在這種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有的人就開始想辦法了,陸陸續(xù)續(xù)有同學轉(zhuǎn)走。我父母也很著急,到處找關(guān)系托人,初二上學期結(jié)束,我也離開了這所曾經(jīng)充滿希望、艱辛和快樂的地方,轉(zhuǎn)入了縣城里面的一所初中學習。我們公社那所初中仍然很多年都沒有一個學生能夠考上縣一中。幾年以后,我們在縣一中陸續(xù)遇到了當年初一同班的幾個同學,他們有的也是初二下學期轉(zhuǎn)走,有的是已經(jīng)改名復(fù)讀從其他學??既胍恢?,所以比我們晚了一年進校。因為那時初中不讓復(fù)讀,如果想復(fù)讀就只能想辦法弄一套其他的身份和學籍,這個事情一旦被查出來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會面臨退學的處分。我后來在縣一中讀高二時遇到了一個高一的新生,我一下認出來他是我當年公社初中重點班的同學,高興的喊他的名字,結(jié)果他嚇得要死,趕緊偷偷跟我說他已經(jīng)換了一個名字了,讓我以后千萬別喊他以前的名字。高中期間,他也故意疏遠我,生怕別人知道我們曾經(jīng)是初中同學。當然,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害他舉報他。后來這個同學也考上了一所一本院校,學的理工科。

  現(xiàn)在距離我當年在那所公社初中上學已經(jīng)快40年了,很多當年的同學都已經(jīng)完全記不得了,但當年突出的幾個仍然記憶猶新。我們同村去的4個,有一個女孩后來考上了縣師范,當了小學老師,后來聽說去了廣州;一個男孩沒考上高中,后來做生意,燒石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當?shù)氐囊粋€小富商了,我回老家跟他見過幾次,也算幫過他一點小忙;另外一個男生初中也沒讀完就退學了,一直在家務(wù)農(nóng),從此我們再沒見過面,只是聽人說他的兒子學習成績特別好,但愿沒有像他父親一樣被耽誤。

  初一的時候,我和另外的三位同學基本上包攬了每次考試年級的前4名,其他人根本沒機會進入前四。我們正好兩男兩女,所以班上的同學總是惡作劇的把我們四個配對。其中一個女孩是我們村的,就是前面說的那個考上師范的,另外一個女孩是另一個村的,家里條件比較好,長得乖巧可愛,算得上是班花級別。我和另一個男生都喜歡她,那時候還不懂男女之情,總是爭著說她是自己的媳婦兒。后來這個女孩高中復(fù)讀一年后考上了中南財大,在學校混得風生水起,很多人追她,畢業(yè)后去了深圳,在深圳國稅局工作。和我競爭的那個男孩當時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自身也聰明伶俐,長得眉清目秀,后來沒考上高中,去了部隊當兵,從此沒有聯(lián)系。

  班上還有兩位有特色的同學,一個是初二轉(zhuǎn)過來的,這家伙長得黑不溜秋,瘦不拉嘰,尖嘴猴腮的,一雙眼珠總是不停溜溜亂轉(zhuǎn),無時無刻不在做怪相搞笑。多年以后我看到一個叫宋小寶的演員,當時就強烈懷疑他就是我那個同學,兩人完全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當然他們不是同一個人。如果我那同學當年能有機遇,后面就沒宋小寶什么事了。不過那時本山大叔也在窮困潦倒之中。我這個同學有一手絕活,就是可以用筷子直尺木棍之類的東西在課桌、飯盒、臉盆等物體上面敲打出各種節(jié)奏。我們在他的帶動下經(jīng)常練習敲打,教室里經(jīng)常充滿噼里啪啦的聲音。如果是現(xiàn)在,這樣的小孩估計早就去學架子鼓,當一名優(yōu)秀的鼓手了。

  還有一個同學,個子是我們班最高的,他父親是我們那所初中的老師,所以在學校有一間單身宿舍。但他不愿意跟他父親一起住,總是跟我們擠在一起睡覺。這個同學畫的一手好畫,我小時候也很喜歡畫畫,所以對他崇拜得要命。他經(jīng)常根據(jù)看過的電影自己畫出一本連環(huán)畫,每個人物都畫得栩栩如生。這個同學回來也沒考上高中,湊巧的是他父親托人讓他在我們村小學當了一名老師。所以我有幾次回家還碰到過他,邀請他到我家里吃飯。后來他又當兵去了部隊。那時農(nóng)村的小孩要想走出農(nóng)村,一般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考學,另一個就是當兵。所以那時候當兵也是要找關(guān)系的。

  那時候初中學校經(jīng)常停電,每次停電,班上就點起一盞汽燈,我忘記那個燈是用什么做燃料的了,每次用之前要先打氣,燈泡好像是一個網(wǎng)狀的球形物,充氣之后變圓,點起來很亮,呲呲作響。后來我轉(zhuǎn)校之后,好像從此就沒見過這種燈了。

  說說我們當年初中那幾個青年教師吧。他們估計那時也就二十歲左右,也許還不到二十歲。應(yīng)該可以算是那個時代農(nóng)村青年奮斗奉獻,不斷追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典型代表。他們不像那些中老年教師,甘心在一個鄉(xiāng)村中學渾渾噩噩的渡過自己的一生,而是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努力追求進步,所以后來都自學考試離開了那里。但他們在教我們的時候都是極其負責敬業(yè)的,對此我是深懷感激的。記得英語老師自己買了一臺收放機,在課堂上放英語磁帶給我們聽,所以我們沒有學到一些蹩腳的英語口語,即使在我后來轉(zhuǎn)入城里中學上學時,也沒有因為口語和聽力比城里的孩子差。班主任語文老師一直注重培養(yǎng)我們的寫作能力,在生活上也對我們很關(guān)心,有時看我們幾個長期吃咸菜沒營養(yǎng),自己也弄點青菜給我們吃。那時他們也都是收入微薄,而且也只是二十歲左右,放到現(xiàn)在還是在依靠父母養(yǎng)活的年齡,但他們卻在承擔著做為老師的責任和義務(wù)。

  初二下學期,我轉(zhuǎn)到了縣城的一所初中。剛?cè)r,我還忐忑不安,一個是怕城里的孩子欺生,另一個是怕自己跟不上學習。欺生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沒有像現(xiàn)在那樣出現(xiàn)校園霸凌現(xiàn)象,基本上都是開開玩笑,捉弄一下的小事。只是有一個家伙騙了我一塊錢一直不還。那是我剛到班上的第一天,下課他就找到我,說班上有些壞人會搶同學的錢,讓我把錢交給他,他幫我保管。我那時傻傻的相信了他,把身上唯一的一塊錢給了他,但后來找他要時,他無論如何都不還給我了。不過這個家伙也不算太壞,就是騙點小錢自己花,沒有其他欺負同學的行為。

  而且這種欺生行為很快就沒有了,主要原因是那時候的小孩真的還是比較單純善良的,頭腦也都比較簡單,對成績好的同學他們都還是比較佩服的。而我居然很快就成了他們佩服的對象。一個是我在公社初中一年比較扎實的學習,讓我到了新學校后很快就跟上了進度,而且經(jīng)??荚嚨玫谝唬钍芾蠋煴頁P;另一個是我小學練過字帖,字寫得還不錯,基本上可以說碾壓當時同年級的其他所有同學。所以當班上同學看到我的作業(yè)本后基本上都被驚呆了。而且我也會畫一點畫,很快就成為班上黑板報的主力。有幾個女生甚至偷偷拿我的作業(yè)本當字帖用。這是真的,絕不吹牛,因為是一個女生上大學后告訴我的,她的字受我影響很大,后來也算女生里面寫得不錯的。那時還流行抄歌本,同學之間互相比較誰的歌本漂亮,有的人就找我?guī)退麄兂?。這樣一段時間之后,我居然在班上還樹立了自己的地位,有了幾個鐵桿粉絲。

  其實我說的城里只是相對于農(nóng)村來說屬于城市,在大城市人眼里,縣城同樣屬于鄉(xiāng)里。那時由于整個社會都不富裕,縣城大多數(shù)家庭跟農(nóng)村相比差距也不算太大,唯一的區(qū)別是他們是商品糧戶口,而我們是農(nóng)業(yè)戶口。學校里也有很多縣城邊緣村鎮(zhèn)的小孩,同樣也是農(nóng)村戶口。每學期報到時,城里的孩子要帶著戶口本報名,而我們就沒有戶口本,學費也比他們多了一點。按現(xiàn)在的說法應(yīng)該叫贊助費吧。所以在這種城鄉(xiāng)差別不算太大的情況下,我很快就適應(yīng)了新學校的生活,跟班上幾個同學打得火熱,下課放學后都在一起玩耍,那時沒有任何培優(yōu)班,也沒有什么興趣特長班,完成作業(yè)后,大家就是無憂無慮,快活瘋玩。

  可能一些從來沒有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朋友會覺得那時農(nóng)村很苦很窮很落后,其實我倒是覺得窮和落后確實有,苦倒還算不上很苦,主要是農(nóng)忙時節(jié)的辛苦。過了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村人很多都是無所事事,悠閑無聊。平時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蔬菜糧食,自己養(yǎng)的豬和雞鴨,只要勤勞一點,日子過得還是很舒適的,沒有什么壓力。唯一的就是手上沒有活錢,遇上有小孩上學或者大人生病等需要花錢的地方就有點為難了。但農(nóng)村小孩上學那時真的苦,主要是農(nóng)村學校條件差,即便你家庭條件不錯,也同樣只能在學校受苦。就像我們那所初中,不管你家庭條件怎么樣,都一樣睡大寢室,一樣要帶咸菜吃飯,因為那時交通不發(fā)達,不可能有家里人接送甚至送飯。不過現(xiàn)在想想,我們那時也就是生活條件苦,哪像現(xiàn)在的小孩壓力那么大,我們那時從來沒有因為學習而得抑郁癥甚至自殺的學生。高中時倒是有一個復(fù)讀很多年都沒考上大學的,后來精神出了問題。

  轉(zhuǎn)入縣城初中后,困擾我最大的問題就是住宿問題??h城的初中都是走讀,沒有宿舍,而我家里不在縣城,當時我父母找關(guān)系把我轉(zhuǎn)入縣城初中,主要是因為公社初中實在是太差了,再讀下去就荒廢了。對于住宿問題,其實是抱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想法。當時我有一位小姨,也就是比我大個六七歲的樣子,通過招工在縣城一家工廠上班,住的是集體宿舍。當時準備轉(zhuǎn)校時因為沒地方住而苦惱,我小姨主動說讓我跟她先住一起再說,所以這樣才破釜沉舟的轉(zhuǎn)了校。我當時個子很小,還沒發(fā)育,看起來就是一個小孩,所以勉勉強強還可以跟著小姨一起住一下女生宿舍。她們宿舍那時住了十二個人,上下高低鋪那種,都是些十七八歲的女孩,也就是跟高中女生宿舍差不多。我一個男孩跟她們混住在一起,現(xiàn)在想起來真的是非?;?,但當時確實是沒辦法。后來成年之后,親戚們經(jīng)常拿這件事打趣我,說我從小就住女生宿舍。我小姨從我很小的時候就帶過我,在我最為難的時候又不顧別人的嘲笑,帶著我住了半年多的女生宿舍,所以我這一輩子都記得她對我的付出。

  當時住在小姨宿舍,剛開始她們宿舍的女孩還可以接受,但時間長了,慢慢就有意見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她們也就是一群十七八歲的少女,有一個小男孩成天跟她們睡在一個宿舍還是感覺很不方便。特別是很快夏天到來,這個問題越發(fā)嚴重了。于是不斷有人制造矛盾,有的還去廠里告狀,廠里也找了我小姨問情況。記得有兩次明顯是她們同事要整我,想趕我走。一次是有一個女孩的手表被偷了,她們就都懷疑是我,后來偷手表的人被找到了,是另一個宿舍的一個女孩;還有一次是宿舍走廊居然半夜被人拉了一堆大便,她們就更懷疑是我了,不過很快又找到了干這惡心事的人。兩次證明都是冤枉我,但實際矛頭指向卻完全是針對我無疑。在這種氛圍之下,我也不方便在小姨宿舍長住了,只能不斷找地方解決睡覺問題。有時是小姨找他們同事,跟同事的弟弟住幾天,有時是我找同學,到同學家里去蹭住幾天,有時還是頂著白眼繼續(xù)在小姨宿舍住幾天。所以,那時我白天上課,經(jīng)??紤]的問題是今天我該去哪里睡覺。幸好后面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才避免了我流落街頭的命運。

  現(xiàn)在回想一下當時住小姨宿舍的那段經(jīng)歷,感覺還是很好玩的,讓我知道了花季少女宿舍的種種故事,只是我那時傻都不懂。晚上,宿舍的女孩經(jīng)常聊著男生的話題,就像我們后來高中大學宿舍聊女生話題一樣,有的時候還帶點黃色。她們那時也都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對男女之事充滿了好奇。有時候看到雜志上的情愛故事,會在一起分享,有人讀出來宿舍的其他人聽。每到有黃色段落的時候,她們都會害羞的哈哈瘋笑,既充滿渴望,又感到難為情。這時候,她們就會喊我的名字,看我睡著沒有,而我只能選擇裝作睡著。這些農(nóng)村來到城市的女孩們,大多數(shù)都是小學或者初中畢業(yè),那時真的還是純樸可愛、充滿快樂的。

  住在小姨宿舍那段時間,吃飯也跟她們一起在工廠食堂吃。那個廠食堂很小,在一面墻上開了兩個小洞,人們打飯的時候就從這個小洞中把碗遞進去,歪著頭對著洞里面猛喊自己需要幾兩米飯,菜是不用選擇的,因為永遠只有一個菜,裝在大盆里,打完飯師傅再舀一勺菜淋在碗里,這就是一餐飯了。如果你覺得食堂的菜不好吃,還可以到旁邊的一個小房間窗口買點小炒,不過也只有一個種類的菜品。但到這里買菜的人卻很少,因為菜要貴一些,只能偶爾打打牙祭。食堂每次開飯都是靠搶,兩個窗口圍滿了人,從不排隊,都是靠實力硬擠,因為最后的人有可能買不到飯菜。每次都有人飯菜被擠得灑了一地。在這種盛況面前,每次單獨打飯對我都是一個考驗,我有時靠鉆,投機取巧打到飯,有時靠別人幫忙打到飯,也遇到過好幾次飯碗被擠翻的情況。早上一般只有饅頭稀飯,我偶爾能夠搶到一個饅頭,帶著路上邊走邊吃。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時間來不及,加上搶飯的人太多而放棄早餐。到了學校,看著同學們帶來的早餐只能暗暗流口水,肚子餓的時候就去樓下的自來水龍頭張嘴猛灌一通自來水。

  正當我每天為睡覺的地方發(fā)愁的時候,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機。也是得益于我另外一個姨媽,她是我的二姨,在縣城另外一個大型棉紡廠上班,但那個廠離我學校比較遠。她當時還沒結(jié)婚,談了一個男朋友,在下面鄉(xiāng)鎮(zhèn)一個農(nóng)業(yè)銀行網(wǎng)點上班,后來調(diào)到縣城里上班,單位安排了招待所給他們暫住。從此,我就跟著我這位姨夫一起,住招待所、住他們單位宿舍,再到他們結(jié)婚自己分的房子。二姨結(jié)婚后自己開伙,我也就跟著他們吃飯,從此生活條件大為改善,而我也能安心學習了。

  另外補充說明一點,我剛轉(zhuǎn)校的時候應(yīng)該是讀初二下學期的,但因為我父母擔心我跟不上,所以把我轉(zhuǎn)到了這所學校的初一,接著讀初一的下學期,相當于多讀了一年。所以我在縣城初中上學的時間是兩年半。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我住了大半年女生宿舍,蹭了一兩個月的無固定住所,然后跟著還沒結(jié)婚的姨夫一起住,從他們談戀愛到結(jié)婚、生小孩,我一路陪伴見證。所以,我二姨家一直以來如同我的第二個家庭,不分彼此。

  上初中的時候,適逢武俠小說和影視劇的黃金時期,從《霍元甲》、《陳真》到《射雕》,每一部作品都牢牢的吸引著我們。那時的我們沒有游戲也沒有手機,最大的樂趣就是等著星期六找地方看電視,再就是平時搜集一些雜志、武俠小說,看得如饑似渴。那時候經(jīng)??吹碾s志就是后來鳳姐也喜歡看的《故事會》,武俠小說很難找到正版的,基本上都是盜版的。還有街頭擺攤的連環(huán)畫,一毛錢可以坐著看一下午。所以那時候我們星期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到書攤上看連環(huán)畫,奢侈一點的到錄像廳看錄像。

  《射雕》開播后,每天我們討論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劇情和人物,還給一些同學對應(yīng)的取了外號。比如那個姓黃的女孩,長的嬌小玲瓏,就叫她黃蓉,而我名字中帶有一個“克”字,他們就叫我“歐陽克”,說我想打黃蓉的主意。不得不佩服這些同學,他們確實有敏銳的察覺能力。我當時確實對這個女孩有好感,同樣的這個女孩對我也有好感,所以她會偷偷的拿我的作業(yè)本當字帖照著練字,結(jié)果她的字寫得跟我的有些相像。但是那時班上男女生基本上不怎么講話,而且我也特別臉皮薄,不敢主動跟女生講話,哪怕心里很想。有一次放學后,我和其他幾個男生邊走邊玩,遠遠的看到那個黃姓女孩跟另外幾個女孩一起跟著我們,我們?nèi)ツ乃齻兏侥模珒刹ㄈ司褪菦]講一句話。初中畢業(yè),這個女孩成績優(yōu)秀,考上了地區(qū)重點高中,而我只考上了縣一中。兩年后,我突然在我們學校遇到了她,感覺非常奇怪,想跟她打招呼又不好意思,她也看到了我,但也沒主動說話。后來我才從別人那里打聽到她好像由于身體不好從地區(qū)高中轉(zhuǎn)回了縣一中。但我們在高中同校的一年里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高考放榜后,我在學校張貼的喜報上搜尋著她的名字,看到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本科院校,而我只上了哈爾濱的一所??茖W校。大學開學后,我鼓足勇氣給她寫了 ,她很快就回信了,而且給我講了她當年偷偷拿我作業(yè)本練字的秘密。我每次放假和上學都要先通過北京轉(zhuǎn)車,所以有一次寒假開學后去她們學校找過她,可惜沒見到。后來有一年暑假,我們放假比她們早,我事先提前寫信跟她約好,跟幾個同學一起到北京后去了她們學校找她。她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給我們安排了她們學校的招待所,還給了一些她們學校食堂的飯菜票給我們讓我們在食堂吃飯。晚上她帶了一個男孩一起來看我們,介紹說是他男朋友,也在北京另外一所大學上學。蓉兒終于找到了她的靖哥哥,而歐陽克最終還是得不到黃蓉。

  那時候同學不光討論武俠作品,還動手自己寫。對于我這個文字功底還算不錯的人來說,正好是表現(xiàn)的時候。我絞盡腦汁,取了一個作品的名字,并且畫了一些插圖,用一個筆記本開始了我的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每天寫一點畫一點,第二天給同學傳閱,當然主要是想讓那個姓黃的女生看。多年以后,真的有一部電視劇跟我當年取的武俠作品名字相同,都叫《武林外傳》,但內(nèi)容卻完全不同。

  那時候,金庸的作品給我影響太大,我癡迷于黃藥師的孤傲,所以性格上也有些不羈,沒有學會世故和圓滑。后來逐漸長大,又受到魯迅作品的影響,再往后又受到路遙、王小波作品的影響。

  我第一次接觸金庸的一篇作品不是大家都熟悉的《射雕英雄傳》。之所以說“一篇”而不是“一部”,是因為那時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一部,而是在一本類似《故事會》的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掐頭去尾,百分百盜版的金庸作品節(jié)選,取名叫《金毛獅王怒奪屠龍刀》,作者署名也不是金庸,后來才知道是盜自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里面的一章。即便如此,卻也讓我看得如癡如醉。那是1983年的一個夏天,我還在上小學,悶熱的房間里捧著那本破爛的雜志,想象著張翠山瀟灑飄逸的銀鉤鐵劃、金毛獅王謝遜兇猛豪放的獅吼神功。同樣在那一年,香港無線經(jīng)典83版《射雕》正式開拍,85年傳入內(nèi)地,萬人空巷,爭看射雕。走在縣城大街小巷,耳邊傳來的都是錄像廳里鐵血丹心的歌聲,我的金庸時代正式開啟。

  我覺得我們吃過的這些苦也是我們?nèi)松?jīng)歷的財富,讓我們能快速成長起來,同時也懂得珍惜和感恩。

「轉(zhuǎn)」 農(nóng)村草根寒門家庭的求學成長之路

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9394